溫州網訊 “山東臨沂的生產線有點問題,已經買好5月1日的機票飛過去。”這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華聯機械集團有限公司研發中心開發部經理劉毅的今年五一假期。
劉毅說,自己不是個工作狂,只是職責所在。即便山東那邊的生產線沒有問題,從事制造業的他們,五一假期一般也只有一天休息時間。
從事機械行業28年
助力企業“機器換人”
自1991年,劉毅從南昌航空工業學院(現南昌航空航天大學)機械材料系本科畢業,至今從事機械行業已經有28年。2012年,他進入華聯機械集團從事產品研發工作,他與團隊研發的重袋流水線遠銷國內國外,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該產品運用十分廣泛,無論是飲料、油料等液體,還是開關、肥皂等形狀各異的固體,都可以通過這種流水線高效率完成打包、封口、噴碼、裝箱等,為企業減少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也就是通常俗稱“機器換人”。
長期以來,他們團隊研發的包裝流水線主要面向南美、中東、歐洲等海外市場。但近年來,國內市場顯著擴大,目前已經占到華聯機械集團銷量的近半,其中溫州企業也開始應用。
目前國內知名的化肥企業就采用了劉毅團隊研發的近20條華聯機械的包裝流水線設備,據測算,一年可以為企業節省數千萬元。此外,正泰集團也采用了劉毅團隊研發的空氣開關包裝生產線,幫助相關生產線減少了70%以上的人力成本。
成立人才創新工作室
重視專業技能培訓
2015年9月,華聯機械集團劉毅高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成立了,同時也代表了劉毅身份的轉變,從研發人員向導師轉變。2016年劉毅被溫州市評為名師名家。
在工作中,劉毅特別注重對年輕人或是剛畢業的設計人員專業技能培訓,他采用現代先進前沿的設計理念同傳統的機械設計方法相結合的方法,來研究開發創新機械產品。在指導過程中,他采用現代先進前沿的三維設計軟件設計、分析、開發產品,改變過去二維機械設計觀念,與國際先進設計水平接軌,培養一批年輕的企業后備技術人才。
在他培養的學生中,張會成發明了一種全自動包裝機的儲袋及給袋機構;高國瑞發明了一種邊封機的阻力輪機構。
不僅如此,華聯機械集團還作為同各高等學院聯營的研究生實習基地。2018年9月,劉毅被浙江大學聘請為工程碩士研究生校外導師,帶領多名研究生開展產教結合,共同解決教學課題和生產技術難題。
人物名片
劉毅,男,1970年出生,現為華聯機械集團有限公司研發中心開發部經理,溫州市甌海區工會副主席。從業機械行業28年,從事以“機器換人”的現代化、自動化、智能化包裝流水線的開發研制。
記者 傅芳芳
來源:溫州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