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消費市場是一個“情感”催生“魅力產品(品牌)”時代,消費者不是上帝,更不是傻瓜,就是一個有真情實感的人,一切品牌營銷都得尊崇消費者的體驗。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你看一下周圍的消費者行為就明白了,如當消費者購買決策不確定性時,他們的購買欲望會下降,這是因為不確定性會使人們焦慮不安,難以做出決定。這在消費心理學中稱之為“分離效應 ”(disjunction effect)即人們總是想等待信息被披露后再做決定。進一步的研究后發現,這種不確定性有時反而會增加人們的購買欲望,如買彩票和抽獎銷售,其中的不確定性加強了人們對結果的預期心理 (有機會贏到大獎),以及可能獲得的驚喜感(幻想著能贏到大獎的情境)。
從消費者行為學角度講,消費者做購買決策時,主要可分成兩種模式:理性認知模式(cognitive model)和感性(情感)模式(affective model)。一般認為,理性認知模式的消費者做決策則較少有強烈的情感因素,取而代之的是人們會專注于品牌產品信息上所提供如價格和功能等,而處于感性(情感)模式的消費者在做決策時會帶著許多強烈的(品牌)主觀感覺。研究發現,當人們處于理性認知模式下,面對不確定性的情境,會延后其購買決定。當人們處于感性(情感)模式下時,面對不確定的情境因素,反倒會加強購買欲望與意愿。記住:無視消費者心理與購買決策特點,僅靠耍些技巧戲弄消費者最終必付出慘重代價,營銷的出發點就是要學會客觀看待一個真實的消費者。
基于上述消費者行為與決策模式分析,對經營者來說做好品牌營銷有以下幾點啟示:
第一,要從不同決策模式對消費者品牌印象進行管理。
一是面對繁雜的信息,尤其在消費情境中,消費者更偏向于非理性認知模式,即付出極少認知資源占有最大量的信息。如消費者采取類別化記憶品牌個性或品牌形象便是捷徑之一,即以某類形容詞或logo概括一類品牌,品牌可以是跨品類跨地域,但只需有相似品牌個性,就可能聚集在一起。如百事、m-zone、ipod、nike等被年輕、活力、探索、樂趣一詞劃分為一類,而雀巢、宜家、olay則被包含在溫馨、呵護一詞的范疇內,可見對消費者品牌印象管理非常重要。
二是以經濟的認知方式感受品牌的直接結果便是極化與整體化,即認為某種品牌只代表一種品牌個性或品牌形象,并且加工過程中,屏蔽有悖于既定個性的信息,完善并填充缺少的信息。也許百事只說了句:年輕一代喜歡喝的,結果在消費者心目中,卻賦予百事一切80、90后的特質,也許bmw要成為年輕成功人士首選,結果一切年輕成功者特質(內斂、睿智)都被賦予bmw。這一切對于品牌好處在于強化品牌獨特鮮明個性,危害在于打開一扇門的同時關上所有的窗。可見品牌概念要簡單。
第二,讓品牌的象征意義主導著消費者的選擇,在營銷中感性模式值得注意。
品牌與消費者本質上是完全共贏關系,并非什么精確打擊、優勢轟炸而顯出一副斗得你死我活的姿態。即使花幾萬買一個lv的包還是花上百僅是在starbucks喝杯咖啡,消費者獲得的不是經濟價值或功能利益,而是品牌象征意義所帶來的心理上滿足。品牌與產品的根本區別就在于前者以獨特的個性滿足消費者心理需求,從而與消費者建立起情感聯系。消費者自我形象提升的需要、使用中自身體驗與可能的社會評價才是品牌營銷的出發點。
第三,通過各種營銷活動不斷地維系品牌與消費者關系,增強品牌忠誠度。
在品牌態度形成前,如果信息缺失,加上客觀環境的誤導,習慣概括化理解品牌的消費者極易對品牌形成偏見。正面態度的強化成就了消費者品牌忠誠,如可口可樂2007年全球銷售有近七成是品牌忠誠帶動的。重度忠誠者是企業最大的利潤源,中度忠誠者則是在幾個品牌間游離,而頻繁轉換品牌的輕度忠誠者也許比重較大,但對企業利潤貢獻卻是最小,保持核心目標群的穩定才是品牌營銷的重中之重。這表明在營銷中消費者兩種決策模式結合進行決策(elm)也非常重要。
第四,在移動互聯時代,微博、qq、微信等為代表的社交網絡對營銷格外重要。
微博、微信等社交網絡實質就是個“魚找魚、蝦找蝦”的分類分群社交群,是以價值觀和愛好等區分社區。在社交網絡時代,“贏得”是個非常重要的一個觀點。經營者必須讓品牌價值觀與消費者價值觀相吻合,這對認識消費者決策是非常重要的,在這方面移動互聯網營銷給了人們發揮的空間。移動互聯下要學會用社交媒體進行品牌營銷。面對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品牌管理者運用社交媒體進行品牌營銷應做什么呢?一是要加粉。最簡單的就是加關注+轉發+抽獎。二是品牌掌門人最拿手的“我說你聽”式的講品牌故事并要求“互動”,通過“點贊”、“評論”和“轉發”的數字指標加以表征。三是消費者與企業價值共鳴(價值體驗)。在互聯網時代做品牌營銷,商品價值不再僅僅關乎產品或服務,更重要的是消費者體驗,產品或服務成為一種用來創造體驗的人工制品,這將影響消費者決策。因此運用社交媒體營銷關鍵是要解決如何契合和進入消費者的生活,進而影響他們的決策。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時代做營銷,要了解顧客為什么要購買,如何購買你的品牌,了解顧客是什么時候想起來你的品牌、注意到你的品牌。消費者與企業關聯、互動和分享成為常態,原來互不相關的東西人們很難輕易一起得到,現在則馬上就能鏈接起來,運用互聯網、智能手機、短消息、qq、微博、微信等使互動可以非常容易就做到。而互動的結果最重要、最快樂的事情就是分享。如果無法分享,人們就不會熱情參與,共同創造價值不是一句空話。消費者與企業價值共鳴(價值體驗)。在消費者與企業共創價值時代,價值不再僅僅關乎產品或服務,更重要的是消費者體驗,要了解你的品牌是如何契合和進入消費者的生活,這說明消費者體驗已成為影響消費決策模式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中華廚具網 http://www.hoppeco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