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yè)經營的最終目的是追求可持續(xù)的最大利潤, 持續(xù)經營,盈利反哺的企業(yè)才靠譜,不以此為目的的運營都是扯淡,是耍社會資源的流氓!贏利規(guī)則是企業(yè)營銷中隨時都會遁去的一;但惟有贏利規(guī)則的運用,才能夠使企業(yè)真正去營銷。
一、易經系辭中說:“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惫湃舜蠖嘤眠@個原理進行占卜,但其實天地萬物運做的真諦,就在這兩句簡單的話里面。
其大意是:“五十乃完滿之數,當數處五十時,天下萬物各處其本位,無有動作,可是若虛其一數,生成四十九時,便多了個虛位出來,其它四十九數便可流轉變化,千變萬用,無有窮盡?!边@個道理其實也很簡單,就好象五十張椅子坐了五十個人,假若規(guī)定不準換位,又不準走開,自然不會有任何變化??墒侨绻麥p少一張椅子,讓五十個人來玩搶椅子的游戲,那結果和過程就自然會產生很多變化。唯一永遠贏得這個游戲的方法就是,每次在所有人去爭身邊的椅子的時候,你都能找到那把被拿走的椅子并坐下。這樣你才會成為永遠的贏家!
那把被拿走的椅子,就是“遁去的一”。所有學問和活動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夠找到這個“遁去的一”;企業(yè)營銷中“遁去的一”就是贏利規(guī)則。
二、銷售的整個過程中,是根本沒有辦法運用贏利規(guī)則的,這就好象五十個人坐了五十把椅子,贏利規(guī)則根本無用武之地,銷售的贏利模式,簡單的就象小朋友玩的堆積木游戲,就是不停的往上面一層堆更多的積木,直到巨大的積木失去平衡而倒塌——游戲結束!
這道理很簡單,但那些銷售導向的巨型企業(yè)還是一個接一個的倒下!銷售僅僅是個交易的過程,因為單品利潤的恒定,大家玩的就是討價還價與缺斤少量的簡單游戲:你去菜市場買菜,一元錢一斤,你講價八毛前買到,回家一稱,說好一斤的菜,肯定只有八兩;賣一斤菜只賺兩毛錢,你要八毛錢買,就只能稱給你八兩,要不然就利潤為零。
我見過很多企業(yè)拼命擠壓供應商的報價,但始終為他們自己買回的產品質量無法保證而頭痛,盡管已經換了無數的供應商,質量就是不穩(wěn)定。道理其實就這麼簡單:你討價還價,人家肯定缺斤少量!就算這一次利潤為零,下一批肯定雙倍奉還,因為誰都無法接受交易總利潤為零!
三、只有營銷的過程,才能夠最充分的發(fā)揮贏利規(guī)則的作用;就好象50個人搶49把椅子一樣狀況百出,卻又能萬變不離其宗!
街上有很多商店在賣一元一件的襯衫,而且質量都很好,起碼不會比50元一件的差,從銷售的角度你想破腦袋也想不通:這一元一件的襯衫到底是怎麼賺錢的,明明連紐扣的成本都不止一元錢?
從營銷的角度,這就很容易理解:人家一次進1000件襯衫,25元進價,第一批50元一件賣出,賣出500件,已經收回成本,第二批再以35元一件賣出,賣出450件賺取利潤,最后剩下50件,一元錢一件買給你,那一元錢也是利潤。
正如當年國美大肆擴張的時候,很多人都認為國美瘋了,那麼低的價格,國美能賺錢嗎?國美當然不是傻瓜,但國美到底是怎麼賺錢的呢?從銷售的角度你就是想不通,但當謎底公布:國美的另一個主業(yè)是房地產,但房地產投資回報期長,需要強勁的現金流;用家電零售的現金流支持房地產投資的經營策略。大家都在拍大腿,原來這麼簡單。
體系是解決問題的最終途徑而利潤來自體系,這在西方國家是一個很好的見證。此中有四大原理:分別是讓能人為你工作、資本、制度和體系。能者居上,智者居側,閑人居下。體系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出路,因此就要打造一個有力的體系。同時,建立一個有活力的機制: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把簡單問題數量化,把數量問題程序化,把程序問題體系化。
盈利永遠在盈利之外!
正是:盈利
營利……指謀利,以賺錢為目的,未必賺到錢;(地)
贏利……指賺到了錢,可能虧本,也可能盈余;(人)
盈利……指多方贏,扣除成本后,還賺到了錢。(天)
中華廚具網 http://www.hoppeco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