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器企業是使用鋼材的“大戶”,因受設計、工藝、加工裝備、技術水平等制約,電器企業同時又是產生廢鋼鐵的“大戶”。如電機行業主要原材料之一硅鋼片,凈重利用率僅在50%上下浮動,余下的50%中,硅鋼片下腳“瓜子片”約占60%~70%,邊角余料約占30%~40%;又如優質元鋼總要產生“料頭料尾”,機加工中又要產生“鐵泡花”;再如電機外殼是鑄鐵件,機加工中要產生“鐵末子”。一個中型電機廠年耗硅鋼片約4000噸,真正構成產品實體的約2000噸,產生下腳“瓜子片”1200噸,產生邊角料800噸。這是一個廠的情況,如擴大到整個電機行業,國內硅鋼片表觀消費量約250萬噸,構成產品實體的約125萬噸,下腳“瓜子片”約75萬噸,邊角余料約50萬噸。以此推算,整個電器行業每年產生的邊角料、廢鋼鐵量相當可觀。廢鋼鐵對電器企業已無利用價值,然而對冶金行業來說卻是不可缺少的主要原材料之一。隨著鋼鐵行業的不斷升溫,對廢鋼鐵的需求量逐年增大,市場上出現了小鋼廠與大鋼廠爭廢鋼資源的價格大戰,所以,電器企業要密切關注廢鋼市場行情,充分利用好廢鋼鐵資源為自己創造效益。
目前電器企業對廢鋼資源的利用因認識的不同,大致分以下幾種情況:
一、有的產生廢鋼“大戶”,設有專門機構專人專管廢鋼處理,相當關注廢鋼市場行情的變化。為體現公開、公正、公平交易,對廢鋼鐵銷售實行競標,價格隨行就市,有力地維護了企業的合法權益。如上海某大型企業,年耗鋼材6萬噸,每月產生廢鋼鐵1500噸,采用競標銷售后不僅提高了透明度而且提高了企業經濟效益,但此類企業在電器行業中占的比重較小。
二、有的電器企業專吃“邊角余料”,開展二次利用。某小型電器企業專門利用“邊角
余料”生產小五金產品如插銷、膠鏈、抽斗鎖、燈具、摩托車配件等,提高了“邊角余料”附加值和綜合利用率,優化了資源配置。該企業還使用壓塊機對實在無利用價值的廢鋼鐵進行并塊加工,純冷板下腳壓塊市場價每噸1750元,純鍍鋅薄板下腳壓塊每噸1580元,有的小鋼廠為了買到這種并塊,向該廠付保證金、預付款以鎖定資源。
三、有的廢鋼“中小戶”,由于產生廢鋼量不大,市場行情不靈,對廢鋼價變化反應不靈敏,管理上也不重視。有時碰到文明生產大掃除,一個電話打到廢品公司,廢鋼就當廢品拉走了,無形之中企業的一塊效益丟掉了。
國內電器行業中有相當企業的產品具有“料重工不輕”的特點,耗用鋼材不少,產生的廢鋼鐵量較大。企業領導決不能片面認為廢鋼是“垃圾”,要管好、銷售好生產中產生的廢鋼鐵,為企業開源節流。(陶永根)(摘自《中國工業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