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在華工商中心主任格林近日接受媒體采訪時預測,德國企業將來會加強在華投資經營活動,特別是在德國內經濟增長乏力、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情況下,對許多德國企業來說,中國市場現在是他們的救星。所以,面對中國市場上的巨大商機,越來越多的德國企業把發展方向瞄向中國。
格林估計,目前中國約有2000家德資企業。德國企業赴華投資不僅是因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低廉,最為吸引他們的是中國的市場。中國不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國民經濟年均9.5%的增長率亦是絕無僅有的。德國工業聯合會主席羅果夫斯基(rogowski)日前在柏林舉辦的中國經濟論壇上特別提到了中國的重要性,稱中國是東南亞地區最具活力的引力中心,認為中國已不再只是希望中的市場,而是已經成為實實在在的市場。
去年中國取代日本成為德國在東亞最大的出口市場。今年前7個月,德國對華出口同比增長32%。德國工商大會認為,同前幾年一樣,預計2004年中國將帶動德國出口增長約5%。
格林同時表示,雖然中國市場的增長潛力巨大,但對許多德國企業來說,登陸中國市場并非一帆風順。中國區域差別較大,幅員廣闊,給市場銷售帶來挑戰。此外,法制不夠健全,法規不夠透明,許多地方腐敗現象嚴重,加大了外國投資者經營難度。雖然中國政府一直致力改善,但仍存在不盡人意的地方,這對德國企業是一種挑戰。
格林認為,企業選擇合適的投資地點非常重要。目前85%的德國投資集中在東部沿海,特別是上海、北京周圍。但是,中國不是一個單一市場,不同地區的購買力差別很大,經濟發展也很不均衡,很難從一個地方兼顧整個中國。全球第五大零售商麥德龍就已根據自己積累的經驗,重新整合公司布局,開始探討進行區域化經營。
羅果夫斯基(rogowski)亦認為,中國目前尚存在嚴重的結構問題,如金融、銀行業不穩定及貧富差別加大等,應予充分關注。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