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浙大經濟學院余永祥教授到永嘉縣調研泵閥產業后認為,該產業進行資產重組,實行聯合,打造泵閥產業的"航空母艦"時機已成熟。
作為永嘉縣支柱產業的泵閥,起源于60年代,通過30多年來的發展,得到了不斷的壯大。去年,300多家泵閥產業銷售額達33.6億元,產品占全國市場的25%以上。其中,年產值上億元的有4家,5000萬元以上的有15家,1000萬元以上的有63家
但也毋庸諱言,隨著我國加入wto步伐的加快,泵閥行業發展中產品結構單一、企業規模偏小、品牌不響等因素逐漸成為、制約該行業發展的瓶頸。目前,永嘉縣泵閥企業主已意識到,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船小好調頭,小企業闖大市場"的作法已不適應發展要求,"品牌效應,規模效應"才是泵閥企業發展的出路。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永嘉縣是國內泵閥業最具活力、最具發展潛力與競爭力的地區之一,然而由于響亮的品牌不多,將影響到下一步的發展。況且在同一地區、同一行業中,每一個企業都想打響自己的品牌是不現實的,而且諸多的小企業為了生存而進行的無序競爭,對企業自身甚至整個行業均是不利的。打響品牌,實現規模效益,其最快捷的路就是實行聯合。對此縣政府及有關部門積極因勢利導;已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扶持永嘉縣泵閥行業進行資產重組,走聯合的路子。
據業內專家分析,走向聯合有很多的好處:首先,大家有了一個共同的品牌后,在利益分享上能唇齒相依,創品牌可以勁往一處使;其次,大家的銷售渠道合而為一后,能成"小溪匯成大河"的局面,市場將更加廣闊;此外,可以充分利用各成員企業的優勢,利用集合的資金、產品優勢,可有效解決企業產品結構的重復、浪費、低效等問題。
有關專家同時還指出,走聯合是必由之路;但這種聯合并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幾家企業聯合,應強調各成員企業的平等性,克服本位主義思想,在人員安排、資金管理、產品開發、市場開拓等方面應真正依照現代企業制度的運行方式,使成員企業融為一體。
令人欣喜的是,目前永嘉縣"超達"、"宣達"等泵閥企業走聯合之路的呼聲很強,正在積極尋找聯合對象和思路。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