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到蘇南、蘇中、蘇北搞調研歸來的江蘇省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徐順年,臉上雖帶著幾分疲憊,卻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他連連對記者說,今年江蘇機械工業形勢出乎意料的好,到處都是紅紅火火的景象,看了真令人高興。
徐順年把他的喜悅歸結為五個方面,這也正是今年江蘇機械工業最突出的運行特點。
一是生產銷售高速增長。1~9月,江蘇省機械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共完成現價總產值2596億元,同比增長31%;實現銷售收入2428億元,同比增長31.7%,產銷總量均列全國第一位,產銷增幅也雙雙超過了江蘇工業平均水平。其中汽行業完成總產值505億元,實現銷售收入48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9.5%和27.4%。
二是經濟效益全面提高。江蘇省機械工業規模以上企業共實現利稅總額210.6億元,其中實現利潤122億元,同比增長52.4%。電工電器和汽車兩大行業對全省機械工業的拉動作用非常突出,其實現利潤約占全行業的一半。
三是外向型經濟蓬勃發展。1~9月,江蘇省機電產品出口總額為235億美元,同比增長66%,占江蘇省出口總額的60.3%。境外的知名企業,包括世界500強企業紛紛投資江蘇機械行業,一批合資合作大項目為行業注入了新鮮血液。特別是蘇、錫、常地區已成為江蘇機械制造業引進外資的密集區。像南京菲亞特汽車有限公司、夏普辦公設備(常熟)有限公司、百得(蘇州)電動工具有限公司、牧田(中國)有限公司、英格爾(無錫)道路機械有限公司等就是一批投資規模大、業績好的外資或合資企業。另一個特點是,隨著機電產品出口退稅率的降低,今年國內企業走出去辦廠的勢頭比較猛,像春蘭集團、金城集團等企業紛紛在境外辦廠,這樣就加快了產品和技術向海外的輸出。
四是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今年以來,江蘇機械行業的集中度和規模經濟水平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在全省年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的工業企業中,機械行業占了30%。春蘭集團、躍進集團、徐工集團等,銷售收入都躍進集團、徐工集團等,銷售收入都躍過百億大關。結構調整和合資合作給江蘇機械行業帶來了變化是形成了一批優勢行業和特色產品群,如大型工程施工機械、數控機床、高壓超高壓輸變電設備、環保設備、汽車關鍵零部件等等。特別是起步較晚的轎車行業,產銷量和產品檔次均有較大幅度提高,已經形成南京菲亞特、東風悅達起亞兩大轎車基地;大中型客車整體優勢進一步顯現,產量已超過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一。
結構調整的另一個成果是新產品開發和產業優化步伐加快。江蘇機械行業1~9月完成新產品產值394.6億元,同比增長28.2%。江蘇機械產品的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占到20%。行業內已建立國家級企業博士后工作站15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8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6家、省級博士后技術創新中心26家;擁有近400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800種省級高新技術產品。
五是企業制度創新和多種經濟成分的加盟為行業發展增添了機關報的活力。目前,民營企業和三資企業的分別占有全行業資產的40%和30%,總產值45%和30%,利潤的41%和45%。全省機械工業資本結構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為全行業今后的大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證。
談到今后江蘇機械行業發展的戰略目標時,徐順年介紹說,力爭用10年時間,將江蘇建成為我國機械工業強者和國際性裝備制造業基地。為此,江蘇提出振興裝備制造業的總體思路:主動接受世界制造業的產業轉移,盡快融入全球經濟生產體系;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為動力,以強化大大優勢產業群體--汽車摩托車、輸變電成套設備、工程成套機械、現代農業裝備、機床、船舶,培植六個特色產業帶--家用電器、環保機械、食品包裝機械、醫療器械、專用設備、裝備產業為重點,加快構筑江蘇裝備制造業高地。
徐順年說,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將重點把握以下幾個方面:有所為有所不為,重點突破關鍵領域;接納國際產業轉移,融入全球制造業體系;實施產業集聚,培育大型企業集團;加快信息化步伐,實現制造水平和產品的升級換代;加快人才引進培養,形成人才支撐;加快產品結構調整,發揮重點行業的帶動作用。
通過以上措施,爭取到2005年,使江蘇省機械工業年總產值和銷售收入超過6000億元,實現利稅超過500億元,全省機械產品出口總額超過400億美元;形成10家年銷售收入超過百億無了的巨型企業集團。汽車工業年總產值和銷售收入超過1000億元;生產整車60萬輛,摩托車300萬輛,形成5~10家市場占有率50%以上的零部件小巨人企業。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