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東風”的寶貴機遇,作為我國汽車整車和主要零部件生產基地之一,湖北襄樊應利用地域和市場資源優勢,做強做大零部件產業,努力把襄樊建設成我國重要的汽車零部件制造基地。
襄樊市汽車工業辦公室主任陳洪基認為,襄樊位于湖北汽車走廊中心,在為東風服務與配套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汽車零部件產業。按目前整車直接拉動汽配產業1:0.4的保守比例計算,“新東風”未來直接產生的汽配市場份額在320億元以上,是原“老東風”的7倍,汽配利潤將達30億元以上。隨著東風公司與其他跨國公司合作范圍的擴大,“新東風”給湖北帶來的汽配份額將達到400億元以上。
陳洪基認為,當前襄樊一些汽配企業錯誤地認為,過去長期與東風配套,將來自己還是當然的供應商,忽視自己正在接受市場挑選,隨時可能被淘汰出局的市場競爭嚴酷性。其實,雖然東風在湖北,但湖北汽車零部件企業產品供應份額不到東風公司的50%。要迎接東風機遇,把襄樊建設成可持續發展的汽車零部件制造基地,必須采取以下措施:
一、主動融入國際國內汽車競爭市場,跟進全球汽車市場發展步伐。要融入“新東風”汽車配套、服務市場,跟進發展速度;融入汽車市場資源整合體系,跟進現代汽車產業的發展進程。以“新東風”襄樊生產基地的整車和關鍵零部件研發、制造為母系統,以零部件產業和相關產業為子系統,將襄樊汽車市場資源融為一體,統籌規劃,形成發展體系。
二、取長補短,資源整合。襄樊汽車工業有東風、中央、省、市、縣、民營企業幾大板塊,這幾大板塊各有特點和優勢,在零部件供應商整合過程中,如何達到“新東風”全球采購標準,進入全球采購體系,應將“塊”與“塊”之間的資源和優勢進行互補,將其資源優勢轉為市場優勢,將局部優勢整合為區域優勢。
三、培養人才隊伍,提高研發能力。大力培養汽車產業人才隊伍, 提高企業綜合素質, 從建設精益管理型企業入手,采取多種方式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 以適應國際市場競爭需要。針對研發和開發能力較弱的問題,注重企業組織結構和產品結構調整, 通過市場不斷優化資源配置,提高企業效益。
四、科學規劃、有序發展。加快零部件企業信息化建設,使襄樊一部分汽車零部件企業的關鍵和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國內領先水平,以高端技術提升襄樊市汽車產業競爭能力。打造核心競爭品牌,形成具有國際市場競爭能力的企業群體。引導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做強做大,使汽車產業向生產組織規模化、經營國際化方向發展,加快產品結構向系統化開發、模塊化供貨方向發展。重點培植一批“高、精、專、特”的“小巨人”企業。形成與汽車市場配套發展的發動機、車橋、車身附件、變速箱、座椅、蓄電池、車架、汽車軸承、燈具、電氣、儀表、減震器、安全氣囊、汽車車鎖、汽車改裝、磨擦材料、密封材料等生產體系。
五、積極扶持和推進民營企業發展。襄樊民營汽車零部件企業已有97家, 通過扶持一批具有較高技術起點、產品有市場發展前景的民營企業, 促進民營企業進行產品結構和市場結構的調整。同時,通過市場資源招商、產品招商、環境招商等方式, 引進資金和人才、先進技術和管理方法, 吸引國際、國內的優良資源向襄樊聚集,使國內外市場主體在襄樊安家落戶, 提升襄樊零部件產業總體水平。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