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江蘇新聞4月10日電(姜錦瓊)10日,國家電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泰州供電分公司輸電智能運檢中心率先引進dji大疆行業應用的智能化航測軟件大疆智圖。該軟件提供自主航線規劃、飛行航拍功能,并能將無人機采集的數據轉為數字化二維正射影像與三維模型,將真實場景轉化為數字資產。
泰州智能運檢管控平臺于2018年底完成建設,是國網系統率先建成的首個地市級輸電智能運檢中心,構建了以無人機為主加人工協同巡檢體系、物聯網及多源感知體系、大數據智能分析決策體系及智能管控平臺相融合的“三體系一平臺”,實現了輸電專業運檢模式的大膽革新,成為全國網系統輸電智能運檢的示范基地。
泰州供電公司國網專家戴永東表示,通過打造智能運檢中心,可以實現輸電運檢班組向智能運檢班組的過渡,此次引進的大疆智圖也正是基于此目標,可以實現單架次作業完成多線程任務處理,顯著提升作業效率,具備更高性價比。
同時,dji大疆行業應用以江蘇泰州輸電智能運檢中心為試點,推出無人機售后服務升級包,憑借全方位、專業、高效的服務消除無人機安全隱患,保障無人機巡檢的安全,并將逐步推廣至各個省級無人機機巡中心,推進電力行業無人機巡檢的持續發展。
新技術應用開啟運檢模式變革
截止2018年,國網泰州供電公司所轄境內35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393條5544公里,其中千伏20條832.439公里。同時,泰州地區境內有特高壓線路3條92.056公里。人工巡檢公里數達到126公里,而現有員工僅有44人。電網設備增長迅猛,傳統以人工為基礎的運行維護方式已無法滿足設備發展需求。國網泰州供電公司通過科技創新,依托互聯網和無人機技術,打造了以高科技為核心的智能運檢系統,為泰州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奠定基礎,也為城市發展提供充足可靠的動力。
泰州輸電智能運檢中心以建立江蘇省內輸電智能運檢示范為出發點,以“三體系一平臺”特色體系化建設理念,打破傳統模式下生產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以設備狀態自動感知和預測、風險實時預警、智能輔助決策、遠程生產指揮、精益化過程管控為代表的實時化、跨空間運檢模式,對輸電設備運行狀態進行多角度、多維度分析,優化運檢策略,提升運檢質效。
在泰州智能巡檢中心中,可以看到由固定及移動機場、駐塔機器人、固定翼無人機快速通道化巡視、多旋翼精細化巡視等智能裝備組成的立體巡檢體系,是由省公司設備部牽頭在泰州公司試點固定及移動機場協同巡檢新模式,幫助實現桿塔精細化和通道快速化的無人機自主巡檢全覆蓋;輸電桿塔地線上自主行走、智能避障及自動充電的駐塔機器人可對桿塔及通道實現全天候監控,實現無人機巡檢禁飛區域的覆蓋;通過新引進的航測軟件大疆智圖,可以實現輸電線路的輸電走廊劃分、最大工況模擬檢測、導地線弧垂觀測、交叉跨越檢測、臺賬信息逆向更新、平斷面圖自動生成和桿塔傾斜檢測等功能。
現階段,輸電智能運檢中心已按照2019年無人機巡檢工作計劃穩步推進,將完成泰州轄區內220kv及以上所有輸電線路的無人機巡檢和航跡標注工作,實現藥城輸電走廊的固定移動機場協同試點區建設和建成重點區段的三維臺賬等工作。
智能運檢中心的建設及常規業務的開展,為輸電實現精準、靶向式檢修提供了可能。下階段,泰州輸電智能運檢中心將重心向電纜的智能運檢、智能帶電作業等輸電領域擴展,積極打造“智慧輸電”,全面支撐省公司設備部輸電處各項工作。
售后服務深度下沉 為電網智能運檢保駕護航
電網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進步,隨著大數據、智能化的不斷融入,活躍在天上的“機器人”讓電力設備的運行維護邁入一個新的時代。dji大疆無人機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電力巡檢作業中,隨著使用規模的逐年擴大,無人機的性能、安全變得尤為重要,對于電力巡檢無人機保養服務的訴求也在逐步的提高。
為保障無人機巡檢作業的安全及效率,確保無人機長時間在良好工況下待命,做到拿之即用,用之穩定的作業效果,已在電力行業深耕多年的dji大疆,計劃在各地建立電力巡檢無人機省級維保中心,與已具備本地化售后服務的技術條件和人員儲備基礎的合作伙伴一起,提供無人機技術支持,檢測維修,上門保養,備用機等一攬子售后服務。預計今年將覆蓋中國大陸32個省級行政區。
來源:中新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