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以來,外資進入中國的勢頭進一步加強,沃爾沃、利渤海爾、寶馬、豐田等等紛紛在中國獨資建廠;尼托瓦克公司也在準備進入中國的汽車起重機行業;卡特彼勒則開始了推土機的本地化生產;英格索蘭更是加大了投資力度,還有其他更多的跨國公司準備加入角逐中國工程機械市場的行列。
從各子行業看,90%以上的國內挖掘機市場被合資和獨資企業所壟斷,現在沃爾沃、利渤海爾等跨國公司還在建立獨資工廠染指挖掘機行業,2003年火爆的工程機械購買力使得跨國公司必須從海外工廠緊急調運主機才能滿足中國市場,給不景氣的海外經濟注入了一絲活力。
壓路機市場上已經有了許多跨國公司的品牌,尤其是高端產品的用戶更希望采購合資和獨資企業的產品,就地生產和人員、配套等資源的本地化加上技術、管理、品牌和觀念的輸入,使國有企業的競爭壓力空前沉重。
裝載機是中國目前市場保有量最大的一個工程機械產品,而且全部是國有品牌,低廉的價格,足夠的性能,遍布各地的服務和備件,使得跨國公司產品難以進入。但是近期也有跨國公司從長遠的戰略考慮,正在醞釀結合國有企業的改制對裝載機全行業進行整合。如果說頂級的大企業暫時不會響應的話,第二集團軍中的企業則出于自身的考慮可能會將自己的企業交給跨國公司經營。
隨著外資并購活動的不斷加快,產權交易市場的發展也就應運而生,這是實現國際、國內資源優化配置促進外資參與企業并購的一個有力的手段。當前行業中許多國有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著產業整合、債務重組、人員安置等問題,企業產權難以直接交易。產權交易機構就可以發揮中介市場撮合功能,尋找合適的買家提高并購的運作效率和成功率。現階段的產權交易市場不僅提供交易場所,還承擔著監管、協調和團結職責,保護交易各方的合法權益。所以采用公開招標、進入產權交易市場是降低交易成本、獲得股權出讓利益最大化的一個比較好的方式。
對于外資的并購,我國政府也應按照wto的非歧視的原則,盡快出臺有關規定,不應再對外商來華投資的政策過于優惠,要給國內外企業一個平等的經濟發展環境,不能夠為了體現招商引資政績而損害自己的利益,尤其是在稅收方面。任何利益的給予都是相互的,過多的對外資企業優惠就是對內資企業的限制,如果出現這種現象就要認真思考我們的政策是否有制度上和導向上的缺陷。
在購并過程中,工程機械行業各企業同時還要考慮諸如國有資產的保值、經營層的控制、職工身份的轉換、企業的長遠發展、市場的擴大、自身產品品牌的保留和維護、產品檔次的安排等問題,還要采取積極的防御策略,防止一些投機公司惡意收購現象的發生。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