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誰來為民用無人機“導航”
《浙江省無人駕駛航空器公共安全管理規定》3月28日出臺,成為全國首部規范無人駕駛航空器保障公共安全的地方性法規。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在2018-2022年立法規劃中,也將小型無人駕駛航空器安全管理條例作為立法調研項目。如何通過立法給民用無人機“導航”、定向,成為備受關注的話題。??新華報業全媒體記者?陳月飛?林元沁?梅劍飛
無人機“黑飛”威脅公共安全
廈門大學嘉庚學院人文與傳播學院開設一門無人機航拍課,教師黃曉麗對無人機行業十分熟悉。在她看來,當前“黑飛”情況普遍存在。去年5月,在北京市朝陽區某廣場,一名幼童玩耍時被一架四軸無人機砸中,面部傷勢嚴重。無人機操作者也是一名兒童,年僅14歲。
2017年4月,一架無人機闖入南京祿口機場,影響14個航班,損失達數十萬元;同時,成都雙流機場接連發生9次無人機擾航事件,造成135個航班備降、數百個航班延誤、數萬旅客出行受阻。
大型活動中,“黑飛”也頻頻現身。今年大年初一傍晚,警方在南京秦淮燈會展區連續查獲違規飛行無人機人員4人。
“多數年輕人就是為了‘酷炫’一把而已。”廈門大學老師黃曉麗說,不少“飛手”法律和安全意識不高,“例如,對人員密集區的規定很模糊,不同的地方有不同部門在管,但大多數部門都搞不清楚自己怎么管。”
公安部現代警務改革研究所執行所長、省公共安全研究院執行院長殷建國認為,無人機管理的法律法規不完善,監管體系建設滯后,無人機監管涉及民航、軍隊、市場、公安、工信等20多個主管單位,權責不明晰,協調難度大。生產、銷售和使用等基礎信息傳遞不暢通,也難以推動源頭治理。
將無人機納入法治“圍欄”
各地各部門紛紛在無人機管理這一全新領域出臺辦法,試圖織密法治“圍欄”。
2017年7月,無錫發布《無錫市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管理辦法》,這是全國首個規范民用無人機安全管理的地方政府規章。今年3月,《深圳市民用微輕型無人機管理暫行辦法》也開始施行。
對無人機的管理規定還散見于相關法律法規中。如2017年7月起施行的《江蘇省民用航空條例》規定,運輸機場凈空保護區域內禁止放飛影響飛行安全的無人機等;有關部門應當依法加強民用無人機等“低慢小”飛行器的升空、飛行等活動的監督管理等。
不過,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欒爽教授看來,與美國、歐盟等相比,我國無人機立法總體缺乏頂層設計,導致各地各部門立法思想差異較大,國外無人機產業發展不如我國,但立法上有值得借鑒之處。同時,我國無人機立法滯后于現實。
找好寬嚴相濟的平衡點
無人機立法,如何更合適江蘇省情?“公共安全始終是第一位的。”黃曉麗以無人機愛好者航拍這一領域為例說,通常越是專業的機構越謹慎,更傾向于通過合法程序提出申請,但面廣量大的輕型無人機“飛手”管理難度很大,應當分層分類管理。殷建國建議,江蘇盡快出臺法規,對民用無人機進行分類管理,規范駕駛員管理,制定明確的運行規則。欒爽還建議,學習類似美國聯邦航空局統一管理民用無人機的方式,在立法中明確監管主體,把這一新興業態管得更好。
來源:新浪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