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加入wto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我國從東到西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農業現代化的逐步推進,我國機電一體化產品將會有廣闊的市場,齒輪產品的配套市場亦將穩步發展,今后齒輪產品市場競爭的重點,仍然是質量、價格、可靠性。同國外先進水平比較,我國齒輪行業還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為:技術水平不高,新品開發慢,管理薄弱,工藝與裝備落后,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差。要縮短差距必須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加速結構調整和加強行業管理
目前,國際齒輪產品的知名公司已經陸續在中國大陸設立了獨資公司、合資企業。產品銷售公司或齒輪與變速箱國際采購公司,中國的齒輪市場已經逐步國際化。我們的企業經營者必須加速企業結構調整,把自己的企業放在全球經濟的大市場,去求生存、求發展。根據這一形勢,協會在近期將抓好如下幾項工作:
——促進國際性的學術交流和商貿洽談,爭取每兩年組織一次國際性學術交流及產品展覽會。
——繼續推進齒輪鋼質量認證工作。通過市場競爭機制,使齒輪鋼采購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推動齒輪鋼的定點供應,使齒輪鋼國內主要供應商盡量集中到3~4家,增大批量生產,降低成本與售價。
——推動齒輪材料熱處理工作委員會工作,幫助企業盡快解決熱處理變形超標問題。
——加速提高驅動橋與錐齒輪的質量水平,使與國際接軌,積極參與國際配套。
——進行行業間的技術協作,組織專家為企業服務,幫助解決齒輪加工中的技術問題,提高齒輪產品質量,打造名優產品。
——幫助企業加速技改,使關鍵工序加工實現數控化,保證齒輪批量產品合格率,提高生產線的柔性化和信息化管理水平。
——幫助企業加速信息化進程,推進辦公自動化,推廣cae/cad/capp應用,并重點推廣齒輪企業流程特點的erp系統,提高管理水平和企業效益。
促進企業改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企業的改革與改制,是調整企業內部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關鍵,不完成此項改革,企業就沒有希望,其他工作也難以從根本上推進。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重點是:
——企業進行規范的公司制改革,推進股權多元化。
——構造國有資本的營運體制,政府不再直接干預企業生產、經營活動。
——建立企業經營者選拔、任用和激勵約束機制。
——轉變企業內部經營機制,完成企業人事、勞動、分配三項制度改革。
建立企業的創新機制
維持企業長盛不衰的核心是企業創新機制的建立,齒輪行業建立企業創新機制,目前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建立吸納培養優秀人才的人事制度、工資制度、知識產權參股或參與分配的制度。
——技術人員應參與市場的銷售與售后服務,以便根據市場需要快速反應,創新產品。企業應做好技術人員與市場貿易的結合。
——管理創新與工藝創新的動力來自市場競爭,經營管理人員、工程技術人員、高素質的技術工人的密切結合,是企業提高素質的關鍵。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堅持對企業員工的繼續教育培訓,不斷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是企業創新的知識源泉。
有計劃地實施產業提升
中國齒輪工業中多數企業的生產方式仍處在由機械化向自動化數控生產線過渡階段,所以中國齒輪工業應該把工業化和信息化同步進行。各企業在規劃企業產業提升時,要充分利用企業現有的資源和條件,積極利用網絡技術改造齒輪企業。
各企業要積極推行如下幾方面的技術改造:
cae/cad(計算機輔助工程與設計)加速新產品設計進程;cam(計算機輔助制造)、capp(計算機輔助工藝),加速數控生產線的建設,提高工藝水平和產品質量控制水平;cims(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pdm(產品數據管理系統)是集數據庫、網絡通訊能力、過程控制能力于一體的產品數據管理系統。
企業應盡快適應國際采購的大趨勢
近幾年、隨著網絡技術的應用,電子商務的發展,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已進一步加快。制造業中的快速原型/零件制造(rpm)技術,分散網絡化制造(dnm)技術發展很快。制造業的零部件國際采購已成為重要的貿易形式。齒輪與變速箱的國際采購,在我國已經有明顯進展。如果機械零部件企業產品質量與價格達到了國際標準,則出口前景廣闊。
總之,齒輪與變速箱產品參與國際配套、國際采購,應當作為我們骨干齒輪企業的主攻方向。尤其是將齒輪產品批量出口歐洲,北美市場,應成為齒輪行業的目標。只有真正擁有國際市場的配套份額,我們的骨干齒輪企業才能不斷地獲取國際市場的需求與競爭信息。也只有擁有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企業,才能有較為可靠的生存空間。這就是齒輪行業發展戰略目標的重心。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