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簡稱中船重工)靠技術創新體制與機制建設和資金運作求發展,2003年經濟總量達到270億元,同比增長19%;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91億元,增長56%;承接合同總金額318億元、船舶訂單420余萬噸,分別同比增長58%和244%,全公司實現利潤和結余總額4.3億元。這是記者1月15日從該集團公司召開的第五次工作會議上獲悉的。
去年是該集團公司實現“三步走、翻三番,創建中國最強最大、國際一流船舶集團”戰略目標起步之年。他們抓住船舶市場需求回升時機,瞄準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按照成本分攤型、效益保證型、市場開發型的原則,把握市場節奏,截至去年底,集團公司手持合同金額400億元,同比增長27%;手持船舶訂單超過630萬噸,同比增長67%,承接合同創歷史新高,船舶訂單超過前三年總和。
同時,世界首艘海洋風車安裝船等一批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實現交船,承建大噸位、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的能力進一步提高,船舶生產實現新突破;批量船建造周期明顯縮短,世界著名大型油船vlcc4#比1#建造總周期縮短7個月,其它船也分別縮短5至1.5個月不等。
這些突破得益于技術創新體制機制建設和創新項目與成果產業化:重組軍品技術研究中心,理順了軍品科研生產的組織管理體系;組建科技投資公司,促進了科技成果產業化;成立船舶設計研究中心,從整體上增強了民船研發設計力量;高新優船舶關鍵技術和優選型散貨船開發等一批重大專項被列入國家科研計劃;在研項目已有20項完成了中期評估和驗收,部分重大技術裝備、技術創新項目已通過驗收,一批創新成果得到應用;所承擔的優選型散貨船開發國家科研項目,已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17.4萬噸散貨船,引起國內外關注,并簽訂4艘訂單;承擔的海上作業多用途工作船等國家科研課題,為完成實船生產提供了技術保證。
據悉,該集團公司還試行了全面預算管理,啟動了資金適度集中管理等,在十大軍工集團中率先實行了全集團公司分地區合并納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