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深圳海關得到證實,秘魯競爭與知識產權保護署日前決定立案對中國、印度和中國臺灣地區出口到秘魯的不銹鋼鍋、茶壺、煎鍋和帶把淺口鍋進行反傾銷調查。深圳企業對此表示極大關注,相關企業期望借助深圳設立的“反傾銷應訴專項基金”應對調查,擴大對外出口。
今年1月阿根廷經濟生產部發布公告,決定對原產于中國的2.5升以下不銹鋼內膽保溫瓶及其他保溫容器作出反傾銷終裁,對原產于中國的涉案產品征收最低限價為10.75美元/公斤(到岸價)的反傾銷稅,實施期限為兩年。去年10月,南非國際貿易管理委員會也決定對原產于中國的不銹鋼沙鍋、平鍋、蒸鍋及套餐具等進行反傾銷復審調查。
廣東是此次不銹鋼反傾銷調查的“重災區”。記者從有關方面了解到,2003年,廣東的不銹鋼制品出口約6.6億美元,占全國該類產品出口額的61.5%,成為我國最大的不銹鋼廚具、餐具等家用器具出口基地。今年1月份,不銹鋼廚具、餐具出口又有大幅增長。
據了解,此次涉案的深圳不銹鋼企業主要是廚具、餐具等相關出口企業。深圳不銹鋼產品的特點是產品檔次高,主要集中出口歐美市場,多數企業具臺資、港資背景,加工貿易類企業。
深圳海關有關專家分析,此次秘魯對華不銹鋼反傾銷調查的主要原因,是我國不銹鋼制品出口快速增長,國際競爭力不斷提高。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