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氣好轉,今年開春以來臺灣工具機廠商普遍有接單增加及交貨期要求縮短情形,各家業者的生產裝配線一片忙碌景象。
今年開春以來季,臺灣工具機產業普遍有接單增加與交貨期要求縮短等情形,顯示景氣已大幅好轉,業界預估今年需求旺盛,特別是島內、大陸、東南亞、中東及東歐等接單機會增加。
最新進出口統計數據指出,去年臺灣工具機產業出口值達16.78億美元,較91年同期增加15.9%,出口快速成長;進口值8.59億美元,亦較91年大幅成長22%,顯示臺灣高科技產業對設備需求持續增加。
隨著汽車市場景氣升溫,tft-lcd面板大廠增加設備投資等激勵,金豐機器大單不斷,累計在手訂單已達17億余元,光是汽車鈑金沖壓線設備訂單,就較去年同期成長10%。至興精機3月單月營收可望沖破1億元大關,創歷史新高。
臺中精機目前在手訂單亦近10億元,接單接到四個月以后,去年同期接單量約為二個月。不過,業界憂心忡忡的說,目前鐵材、鑄件等原物料價格飆漲,利潤都被侵蝕,很多廠商現在不是沒有訂單,反而是「怕接太多單」。
工具機發展基金會執行長王正青則呼吁業界,應充分掌握這波挑戰的良機,積極推出新產品,提升附加價值,來爭取擴大產品市場,及各廠牌在全球與新興市場的占有率。
海關統計,去年臺灣工具機總出口值達16.78億美元,較91年同期成長15.9%,顯示出口大幅增長。其中,切削工具機出口額為12.25億美元,較91年同期成長17%;成型工具機為4.53億美元,成長約1%。
依出口額國家排名,香港與大陸仍排名第一,出口額8.13億美元,占總出口額的48.4%,較91年同期成長15%;美國居第二位,金額1.24億美元,占出口7.4%,與91年相當;土耳其排名第三,金額8,000余萬美元,占4.8%,成長116%。
去年臺灣工具機進口值8.59億美元,較91年同期成長22%。其中切削工具機進口值7.73億美元,較91年同期成長23%,成型工具機進口額為8,500余萬美元,成長13%。
近幾年傳統產業對進口需求回升,其中又以汽車、金屬制品加工業最明顯。新興的高科技產業如半導體、信息、通訊、光電等,88、89年一度需求旺盛,90、91年呈現下降,但去年需求又開始大幅成長。
臺灣進口工具機主要來源,日本仍居第一位,進口額5.3億美元,占61.6﹪,較91年同期成長33%。美國排名第二,進口額1.91億美元,占22.2%,成長1%;排名第三的德國,進口額4,900萬美元,占5.7%,成長18%。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