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公示了2018年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重點專項項目,涉及多個行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未來的物流機器人將由菜鳥獨家牽頭研發。
分析認為,此舉一是顯示出了高層對于菜鳥研發能力的認可;二是如果物流機器人未來研發成功落地,又將給菜鳥物流行業的地位鞏固,加上一個重重的砝碼。
潛在市場高達千億
所謂物流機器人是指應用于倉庫、分揀中心、以及運輸途中等場景的,貨物轉移、搬運等操作的機器人。目前,我國物流業正由傳統模式向現代化、智能化升級,伴隨而來的是各種先進技術和裝備的應用和普及。當下,具備搬運、碼垛、分揀等功能的智能機器人,已成為物流行業當中的一大熱點。
在最近五年來,物流機器人的年均增長量超20%,2018年全年agv的市場規模將近1.9萬臺。而后隨著京東、亞馬遜、阿里巴巴、申通、順豐等電商巨頭和快遞也龍頭對分揀機器人、agv、無人倉等大幅度加碼,智慧物流已成為物流行業的大勢所趨。而物流機器人作為推動智慧物流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技術裝備,發展迅猛,呈現勃勃生機。
從長期來看,隨著國內物流行業對提高物流效率的需求,物流機器人應用市場將會進一步提高。自動化物流、電商和快遞公司將成為物流倉儲自動化行業高速發展的三大引擎,整個市場空間或將達到千億以上。
為啥菜鳥牽頭研發?
面對巨大的市場,快遞巨頭、電商巨頭,甚至智能制造領域的領先廠商,都有在發力該領域,但是為啥科技部選擇了菜鳥牽頭研發?在筆者看來無非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是菜鳥本身有這個實力。今年1月,菜鳥推出南京全國首個機器人分撥中心,在百臺機器人把控下,可實現大件包裹在整個分撥中心內全程可控、智能識別以及快速分撥。據悉,該分撥系統可處理超過九成商超類包裹,比傳統人力分撥效率提升1.6倍。另據公開資料,菜鳥已經發布了包括未來園區、物流天眼系統等,并和快遞企業聯手打造了超級機器人分撥中心等。
其次,菜鳥身后還“站著”阿里巴巴。近幾年,天貓“雙11”的火爆,巨大的物流洪峰壓力一方面持續考驗著菜鳥物流網絡,另一方面這也讓菜鳥更加切身認識到,物流行業需要什么樣的機器人,怎樣使用機器人才能實現事半功倍。某種意義上而言,菜鳥研發的物流機器人,就會受到行業最“嚴酷”的考驗,如果能夠從容應付,那么在其他環境、條件下也將游刃有余。
最后一點,就是菜鳥并不是“一個人在戰斗”,菜鳥背后也不僅僅有阿里巴巴,順豐、申通、圓通、中通、韻達等物流企業也都是有股權的。而這幾大巨頭在國內快遞物流行業實力眾所周知。物流機器人研發成功之后,未來的推廣也相對便利,畢竟這個東西是要廣泛使用才能顯出最佳效用。
如能成功“一石二鳥”
菜鳥此次旨在打造新一代物流機器人系統,如能成功,必然是“一石二鳥”的成效。
一是有助謀求行業內,至少是物流機器人技術領域的話語權。
使用機器人降低人力成本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因此各大電商、物流企業都在加速物流機器人應用的普及。形成關鍵技術、關鍵設備、關鍵工藝流程的突破,實現大批量、多種智能機器人集成作業,打造行業標準,這是都是關鍵的要素。掌握這些要素,就是打造菜鳥未來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二是經濟效益,“錢景”可觀。
據市場研究公司tractica預測,到2021年全球倉儲和物流機器人出貨量將從2016年的4萬臺激增至62萬臺,而該行業的市場收入也將從2016年的19億美元增長至224億美元。如此大的“蛋糕”,哪有不瓜分的道理。
當然,如今的物流機器人市場是一片大藍海,但是加入者也在增加。最新一個消息是,連娃哈哈都啟動智能物流機器人公司。更不要說京東、、亞馬遜、聯邦快遞等國內外電商、物流巨頭了。在此背景下,菜鳥的物流機器人如何能突出重圍,值得期待。
來源:新浪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