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廣州4月5日消息(記者鄭澍)近日,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孫穎教授團隊與香港中文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合作首次利用人工智能(ai)技術在核磁共振(mri)影像上實現了鼻咽腫瘤“自動勾畫”。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國際影像學頂級期刊《radiology》。
鼻咽癌是我國常見的頭頸部腫瘤。在ct或mri影像上描繪出腫瘤范圍,也就是準確界定照射范圍(勾畫靶區)是精準放射治療的關鍵步驟。目前,鼻咽腫瘤靶區的勾畫主要為人工勾畫,準確性高度依賴醫生的經驗,存在不快、不準、不狠(變異超過50%)的問題。為此,孫穎教授帶領團隊針對如何利用ai技術實現鼻咽腫瘤的自動勾畫開展了系統性攻關。
經過逾萬例的大數據積累,中腫專家摸清了鼻咽癌腫瘤生長規律,將專家經驗轉變為可供計算機學習的數據,還開展跨學科合作,最終采用三維卷積神經網絡(3d cnn)實現鼻咽腫瘤自動勾畫。 本研究共納入來自1021例鼻咽癌患者(全部期別)的mri影像資料,并由兩名鼻咽癌放療專家共同完成靶區勾畫,以提供三維、大尺度和高質量的影像和靶區數據用于計算機學習。
那么,ai自動勾畫的準確性如何?以專家勾畫作為參考標準,ai自動勾畫的準確性為79%。經專家評估,32.5%(66例)的病例無需修改可直接用于放射治療計劃設計,56.2%(114)的病例經少量修改即可用于放射治療計劃設計。
據悉,此研究是ai在全期別鼻咽癌放射治療靶區勾畫方面的首個研究,樣本量大、技術合理、測試全面,是ai在腫瘤學領域應用的一項重要進展。
來源:央廣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