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原因使得重慶摩幫2004年出口創匯陷入困境?大家心知肚明,是國家出口退稅率下降到4%這一生死線,使中國的摩托車生產企業在出口上的積極性受挫所致。據重慶市經委去年公布的2003年1月——11月出口十五強名單顯示,當時隆鑫、力帆、宗申、中汽吉龍、嘉陵、建設這六家出口大戶,與上年度同比的增幅都在20%以上,對已經從出口摩托車嘗到了甜頭的這幾大摩托車企業來說,降低退稅4個百分點政策的出臺,就好象到手的“保肋”被人攔腰砍了一刀。正如有位在某大型民營摩托車企業負責出口工作的經理在談及出口退稅對重慶摩托車企業有何沖擊時所說的那樣:“打擊實在是太大了。中國摩托車出口的主要優勢就在于物美價廉。如果匯率上漲,出口退稅率下調,再加上出口關稅高,中國摩托車與日本摩托車相比,價格已經相差不多了,這將給中國摩托車出口增加很大難度”。這位經理的觀點可以說是道出了重慶摩托車企業的心聲。
其實,人們在談及影響重慶摩企出口的根本原因這一問題時,還是忽視了一點,那就是對手的力量。依愚之見,重慶的對手主要來自于廣東和浙江兩地摩托車企業的崛起。近年來,由于地方政府對民營經濟的扶持力度加大,而又因摩托車裝配簡單,浙江很多民營企業就有前面開店后面作坊拼裝的經驗;而且浙江又有以臺州路橋為中心的摩托車零部件配套市場,使摩托車生產商的運營成本極大的降低。在這種低門檻、厚利潤的背景下,導致了浙江摩托車出口企業很快從1998年的11家,迅猛發展到了2003年的320家以上。據重慶海關的一份資料顯示,2001年重慶摩托車的出口量占全國摩托車出口量的4/7強,而2003年重慶摩托車出口數量只占全國摩托車出口總量的1/7左右。雖然2003年重慶市出口摩托車及摩托車發動機貨值總計為5.7億美元,力帆、隆鑫、建設、嘉陵、中汽吉龍、宗申仍繼續充當“主力”,但在這一年中,重慶的二、三線摩托車出口企業新進和退出數量相當多。據了解,去年重慶市共有53家摩托車出口企業,其中新增的摩托車出口企業就達到22家,而也就是在這一年,又有23家企業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相繼退出了在海外市場的拚殺。
而與重慶摩托車企業對于海外市場大進大出相反的是,去年以錢江為代表的浙江摩企出口量已經在2001年基礎上翻了兩番,在全國摩托車出口總量中的比例也從3年前的10%一路上沖至如今的接近50%,大有取代重慶成為國內摩托車出口基地之勢。1998年浙江企業出口的摩托車僅為1870輛,出口值140萬美元。到2002年,出口量迅猛發展到153.5萬輛,出口值1.27億美元,分別增長了819.9倍和89.4倍。當年,浙江摩托車出口量首次占到了全國出口總量的40%以上,成為我國繼重慶、廣東之后又一個重要的摩托車生產和出口加工基地。如果說對手光是在數量上與重慶摩企抗衡還不足以將重慶摩企業置于死地的話,最要命的是對手們在出口數量猛增的同時又在價格上來了猛跌,這就等于對因為出口退稅率下降而本來就沒有了“賺頭”的重慶摩企業雪上加霜了。有數據表明,1998年浙江產摩托車的出口均價為每輛751.3美元,到2002年已降到了82.7美元,5年間下降了89%。2003年前11個月浙江摩托車出口均價為每輛77.8美元,繼續下降5.7%。而同期,全國出口摩托車的均價為每輛159.6美元,浙江摩托車出口價格不到全國均價的一半,這無疑給重慶摩托車企業出口來了當頭一棒。而浙江摩托車出口的80%以上又是銷往“重慶造”同樣銷往的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去年出口美國的摩托車價格下降幅度超過平均降幅30多個百分點,對“重慶造”在這些海外市場的拓展形成了很大的壓力。
現在我們又來看看廣東板塊。說到這里,我們首先要來回憶一下“廣州黃川摩托2004年營銷會議在渝舉行”這件事情,今年元旦剛過,風景秀麗的重慶“海蘭云天”接待了第一個外地摩托車生產企業在重慶召開的全國營銷會議。黃川摩托作為廣州摩托車品牌,卻把如此重要的大型會議移師重慶,令重慶業內關注的倒不是本次會議的規模之大和氛圍之濃,而是這家明知重慶是中國的最大摩托車生產基地、有眾多馳譽國內外的摩托車企業,而深入“虎穴”的真實動機。業內人士都知道,國內摩托車市場一度出現了廣東、重慶、江浙三足鼎立之勢。然而隨著摩托市場不斷規范,競爭日趨加劇,加之“城市禁牌”、“國際市場限制”、“出口返利降低”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摩托車的生存環境變得近乎苛刻,三足鼎立的格局也隨之漸漸變化,在前幾年重慶板塊大出風頭并在全國摩托車出口中拔得頭籌之時,經過幾年準備而儲勢待發的另兩大板塊,終于好象睡醒的猛獅,在爭奪摩托車市場份額上開始了對重慶摩托車企業的反擊。尤其素被稱為國內摩托車行業領軍板塊,一向以質量優良、形象精美、配套完善著稱的中國高端摩托車代言人廣東板塊摩托車,針對重慶摩托車企業的挑戰,這種反擊更為強烈。 黃川摩托,作為廣東板塊重要組成部份,近年來憑借川進車業與日本川崎重工賽車研發機構一日本國有限會社協中實業合作的雄厚技術背景,多項集中行業的專利技術、精工唯美的車型設計、經黃川職業賽車隊品質鑒定的優良質量,中國踏板車制造專家的光輝殊榮,再加上“好車是賽出來的”品牌核心主張及強勢的推廣,成了廣東摩托不可或缺的重要代表,也成了國內摩托車業界不可小覷的一股黑馬勢力,素有創新獨特的市場手段。不言而喻,黃川摩托車這次來渝開會絕對不是在重慶摩幫面前的“班門弄斧”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這本身就是對重慶摩托車企業的一次挑戰。近年來,廣東摩托車產業的發展事實上已對重慶板塊形成了很大威脅,特別是在出口上,種種跡象表明,2003年以來,廣東摩托車出口海外取得不俗成效,摩托車出口數量及出口金額均創下歷史最好水平。據海關統計,去年前11月廣東摩托車出口超過110萬輛,價值1.8億美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2.3倍和1.6倍,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在廣東摩托車出口量和價值大幅增長的同時,出口結構也悄然發生轉變,各種類型企業出口均呈強勢增長,出口商品結構變化明顯,出口市場進一步擴大,出口企業規模不斷擴大,不僅過去比較知名的一些企業出口攀升,就連一些早些年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也是扶遙直上。也許很多人沒有聽說過廣東大福,近年來,廣東大福摩托車公司實施“立足兩廣,面向全國,走向世界”的發展戰略,為了適應發展外貿需要,大福公司成立了國際貿易部,麾下聚集了一批具有出口商貿經驗和有一定客戶網絡的精英,同時在香港注冊成立(香港)大福國際貿易公司,充分利用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的有利條件,加深與國際商貿人士的接觸和往來。同時,利用廣交會這個窗口,把大福摩托推向世界,僅廣交會期間,就有多批外商到大福公司考察和洽談,多數達成了出口合作意向。2003年大福公司的摩托車和發動機出口量大幅上升,升福摩托已成功地“走向世界”。 在競爭激烈的國內市場站穩腳跟隨后,憑借所處的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抓住廣交會等契機,積極向海外拓展,路子越走越寬。
隨著江浙及廣東摩托車產業帶的整合步伐,以往“重慶造”一枝獨秀的局面正在受到極大的沖擊。在江浙和南方摩企的強勢沖擊之下,一向在重慶出口貿易中扮演主角的摩托車如今在全國摩托車出口總量中所占比例正急劇萎縮。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