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的飛速發展,電子設備、電力工業的快速增長,使作為基本電子元件的電容器特別是薄膜電容器市場前景看好。在海外知名制造商紛紛涌入中國搶占這一市場的同時,中國本土的薄膜電容器及其上下游企業也在悄然崛起。
目前,中國內地成規模的薄膜電容器生產企業有100多家,每年的總生產能力僅為約120億只,其中有六成產品出口。而2003年國內市場需求量高達210億只,其中絕大部分依靠進口。來自海關的統計顯示,中國有機薄膜電容器進口額1997年僅為近1000萬美元,2002年激增至1.14億美元,年均增長超過六成。而同期出口額的年均增長幅度則為三成左右。
而來自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的消息說,中國電子整機和其它產品產能的增長,將使2005年直流薄膜電容器的需求量達到220億只,而消費類電子產品市場的發展和電網改造工程的推進,也將中國交流電容器和電力電容器市場在未來幾年中保持高速增長。
隨著2003年中國電容器行業進口關稅的取消,前景廣闊的中國薄膜電容器市場吸引了眾多國際知名的電子元器件制造商。位列世界500強的韓國skc正在醞釀通過合資的方式,在中國建立作為電容器主要原材料的聚酯膜生產線,薄膜電容器產量位居世界第二位的epcos公司也正在中國內地尋求合作伙伴。
與此同時,中國本土企業也在這一市場展開了激烈競爭。4年前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安徽銅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擁有從電容器用薄膜和薄膜電容器產品的完整產品體系。其中,聚丙烯光膜的年生產能力達到8000噸,位居世界第一。金屬化鍍膜和直流電容器的年生產能力分別達到2400噸和4億微法,均居全國首位。
銅峰電子董事長陳升斌透露,銅峰的第四條聚丙烯光膜生產線即將投入生產,此項投資可使公司的聚丙烯光膜年產量達到1.2萬噸,并使銅峰電子實現向電容器上游產業的轉移。根據戰略規劃,到2010年銅峰電子的直流電容器產量將達到30億只,交流、電力電容器產量達到8億微法,各類電容器用薄膜產量達到1.5萬噸。
作為國內唯一進入全球薄膜電容器及鋁金屬化膜十大制造商,廈門法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則將募股資金投向交流電容器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項目完成后將形成每年1.15萬微法的產量。
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二十世紀90年代以來,對薄膜電容器及其相關材料需求的急劇增長,引發了這個行業的市場結構乃至資本結構的重大調整。歐美、日本等國家也正把電子元件及其相關材料的生產向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第三世界轉移。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這種轉移的速度有加快的跡象。這位負責人表示,這將使中國薄膜電容器市場保持高速增長。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