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力發展、鼓勵消費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上海市“綠色電力” 機制方案年內有望實施。3月21日“上海能源節約與可持續發展政策研討會”上的這則消息引起有關人士的興趣。
據悉,此機制示范工作是2003年9月正式啟動的,目的就是要解決 “綠色電力”環境效益不能完全轉化為經濟效益的難題。“綠色電力” 是當今世界能源發展的潮流,一些先進國家的電力生產中,“綠色電” 已占有重要比例。但是,國內由于受技術、規模的制約,單位發電能力投資建設費用高及發電年利用偏低,致使“綠色電”價格高于煤電價格;再加上高出部分電價由地區電網來消化,沒能分攤到整個電網的銷售電價上,因而地區對購買“綠色電”缺乏積極性。
上海“綠色電力”機制的關鍵就在于激活這種積極性。政府允許、引導并鼓勵愿意為使用清潔電而多支付一些費用的用戶,自愿選擇購買可再生能源電力。作為回報,購買“綠色電”的用戶將被授予榮譽證書,并將在媒體上獲得公益宣傳。同時,有相應的機構保證用戶多支付的電費被真正用于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很明顯,“綠色電力”機制的思路通 過鼓勵用戶自愿認購,來逐漸消化可再生電力發展帶來的電價上漲,從而擴大規模,最終形成“綠色電力”使用的良性循環。
在實施“綠色電力”機制方案中,上海將風能和太陽能作為產生“ 綠色電”的主要可再生能源。該市奉賢濱海地區4臺共計3400千瓦的風力發電機組和一座10千瓦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已投入并網運行。今年年底,總裝機容量達2萬千瓦的“崇明-南匯”風力發電場也將投入運行。
盡管目前利用“綠色電”占整個電力消費的比例還不到萬分之一,但能源利用水平居中國前列的上海“綠色電力”機制的實行,對中國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的發展具有積極的示范意義。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