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國內外旺盛的市場需求,為使產能和產品檔次上臺階并在市場競爭中勝出,東鍋集團從深化改革入手,投巨資進行技術改造并加強與國內外上下游企業的合作,同時轉變機制逐步實現了主業與輔業的分離。
東鍋集團從2002年就開始進行第四次工藝平面調整,投資幾個億進行技術改造,不斷提高生產能力,促進了東鍋集團由批量生產30萬千瓦鍋爐向批量生產60萬千瓦鍋爐,由批量生產亞臨界鍋爐向批量生產60萬千瓦超臨界鍋爐的雙跨越。同時按照國際先進大公司啞鈴型企業的生產模式,積極依靠社會制造能力資源,形成社會化協作生產體系。
2003年以來,東鍋集團先后與國內、省內幾十個鋼結構件、鍋爐受壓件生產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并簽訂長期《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實現雙贏。經營品牌,快速發展,使東鍋集團駕馭市場的能力在競爭中不斷提高。
東鍋集團首先剝離了生活后勤服務機構,進行了第一步的主輔分離,使產品經營的主業與生產服務的輔業分離。改制后的各子公司由原來的服務型向經營服務型轉變,在市場競爭中發展壯大。目前東鍋集團正在抓住有利時機進行徹底的主輔分離,使主業更精、更強。
體制和觀念的轉變是根本的轉變。幾年來東鍋集團改變用工制度,實施大工種戰略,把原來205個崗位歸并為93個,實行了三崗制,競爭上崗,近年來又實行委托人事代理辦法,使公司員工逐步由“單位人”向“社會人”過渡。
分配制度的改革打破了論資排輩的分配模式,工資向關鍵崗位和工種傾斜,收入和知識、技能、貢獻、效益掛鉤。改革促進了發展,有效的激勵機制,提高了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效率。東鍋集團職工人數由1997年的7400多人降到現在的3600多人,銷售產值卻由10億上升到去年的20億和今年計劃的43億,效率、效益都顯著提高。早改革先主動,改革使東方鍋爐后來者居上。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