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工具機產業近來突飛猛進,多家大廠在上下游的群聚效應助威下,積極加強研發,并強化高速、高精度與龍門大型機等高單價工具機種的開發工作,爭取到不少國際買主的青睞,目前接單狀況十分暢旺,平均排滿未來三至六個月,同時也將工具機 內制程與零組件盡量外包,全力精簡人事后,臺灣工具機業者不管是每人平均生產力或是盈余貢獻度,都傳出捷報,根據調查顯示,友嘉、臺灣麗偉與高鋒等三家工具機廠,去年每名員工年產值第一次同時突破九百萬元,首度超越去年日本同業的平均八百萬元水平,尤以友嘉臺灣廠今年目標是將每人產值再提升至一千五百萬元最受注目,預料將可追上日本領導廠商的水平。
友嘉實業董事長朱志洋指出,友嘉集團在臺灣、大陸與日本共擁有三座大型工具機工廠,根據該公司調查結果,去年日本工具機業者每名員工平均產值約新臺幣八百萬元;但日本大廠由于注重質量,許多零件都自制加工,不敢委外發包,須雇用較多員工,反而其員工年產值較低;而部分中小型廠則無此困擾,員工年產值甚至可達到一千五百萬元水平,讓臺灣同業瞠乎其后。
朱志洋表示,友嘉為拉升員工的生產績效,近二、三年來致力推動推動組織扁平化,大量精簡非在線員工,高階主管一人身兼數職;生產在線則配合erp 的導入與全面計算機化,機臺結構設計也盡量改為模塊化,使得工具機組裝效率大幅提升,去年營業額提升到十八億元,員工數則控制在一百四十五人,每名員工年均產值達到一千二百五十萬元,居臺灣廠商之冠。
另外,朱志洋以個人名義持股逾五○%的臺灣麗偉公司,也以同樣模式提高員工生產效率,董事長以下更只有一名協理擔綱公司經營成敗全責,扁平化執行地非常徹底,每名員工年均產值也達到一千萬元水平,讓同業刮目相看。
高鋒總經理詹志成指出,去年新廠啟用后, 工具機組裝空間更寬廣,動線與生產作業更順暢,加上大幅加班擴張產能,全年度每人產值續提高至九百二十萬元,較九十一年的七百三十三萬元又增加了二五%。
緊跟在友嘉、臺灣麗偉與高鋒前三名之后的 工具機業者,分別是第四名的百德七百六十五萬元,第五名東臺精機的七百零二萬元,第六名亞崴的六百九十六萬元,形成另一個族群,這后三家業者九十二年的員工年產值,仍較九十一年各有九.二%、二四%與五二%的成長,表現同樣相當耀眼。
至于臺中精機與永進機械等老牌工具機大廠,去年每人產值各為五百六十六萬元與五百二十三萬元,相對偏低,但兩業者都是因對產品質量格外講究,包括鑄造、鈑金、零件加工等原可外包的制程,都要求在廠內自制,以致員工數偏高,每人產值較低。
隨著工具機市場好轉,由于臺中精機、永進對產品質量的堅持,也讓他們目前手頭接單滿載,臺中精機第一季營收應有一○%以上成長;永進前二月營收更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九二%,表現亮麗。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