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無聲處聽驚雷。
2004年3月10日,來自《長沙晚報》的一則消息應該足以引起眾多相關人士的高度注意:“三一”攜巨資攻“重卡”。而此前對于三一集團進入重卡領域一事,媒體卻鮮有報道。
其實,以三一重工而蜚聲國內外的三一集團去年就開始涉足重卡制造領域,而進入該領域的手段也再平常不過,采用了現在業界較為流行的低成本擴張策略。不過三一的突出特點集中表現在一個字上:快。
三一集團在不到一年時間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收購整合了湖南3家工程汽車制造企業中的2家——湖南汽車制造有限責任公司和長沙汽車制造總廠,成立了三一汽車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一汽車)。令汽車界人士側目的是,從該公司成立之初到現在,已開發生產出30多個規格的自卸車產品和“重卡”,因此有關報道稱其為“汽車行業的一匹黑馬”。
據有關人士介紹,為全面進軍重卡行業,三一汽車公司不惜重金在長沙征地,要打造重卡制造基地——三一汽車城,本項目已于今年3月全面啟動建設,首期投資金額為10億元,興建的汽車城將于明年全面投產,年生產“重卡”能力達到6萬輛。計劃到2008年,將三一汽車打造成中國重型車制造業的標桿企業和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汽車品牌,累計產銷汽車超過15萬輛,銷售總收入超過300億元。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擔憂:三一以如此之短的入行時間想要達到理想中的目標似乎欠缺一個有足夠分量的籌碼。
梁穩根的“變”思維
三一對重卡市場的迫不及待及在汽車領域太過年輕的身份無疑是業內人士擔憂的重要原因。同樣還有一個因素不能忽略,那就是三一在人們心中早已形成根深蒂固的“重工印象”。
確實,在三一集團內部,三一重工不僅占據著長期重要地位,同時三一集團的主要收入均來自其工程機械領域的產品——混凝土輸送泵車和混凝土攪拌運輸車,兩項產品占據著高達45%的市場份額。
據三一重工年報公布:2003年,三一重工的銷售額達到20.9億元。
而2004年,三一重工鎖定的銷售收入目標則迅速飚升為40億元。
任何目標的設立不會是空穴來風,在這一點上,三一集團有自己足夠的理由。三一重工不僅連續數年保持50%~80%高速增長的不俗業績,同時公司董秘趙想章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三一重工目前擁有66項國家專利,其核心技術全部是該公司根據市場需要自主研發的。”
順著成長的軌跡,如果三一在工程機械領域有任何超常的大動作,似乎沒有人會咋舌;然而三一想介入的重卡領域則完全是其發展史上嶄新的一頁,這多少令人驚訝。
據了解三一的人士介紹:“三一進軍重卡與三一集團董事長梁穩根善‘變’的性格有著很大的關系,梁一直是個不安于現狀的人。”
三一集團成名是近幾年的事,然而三一的基業則創立于15年前。當時的梁穩根與三一集團另外三位“元老”唐修國、毛中吾、袁金華辭職下海,開始了最原始的創業方式。他們最初成立的只是一個做焊片生意的小公司,由于焊片具有“投資少、見效快”的特點,所以成了他們當時的首選。果然,一年后,他們就賺到了第一筆錢。然而隨著公司的不斷擴大,小小的焊片生意顯然對梁穩根失去了足夠的吸引力,梁看上了發展勢頭良好的新型材料。
正是這一轉變,使梁穩根掘得了創立三一重工的第一桶金。到1994年,三一創辦的新型材料廠,產值已經過億。也正是這一年,梁穩根又發現了另一個“金礦”——工程機械。
因此,對于梁穩根來說,從來就不缺乏發展的眼光。
目前在三一集團旗下,除了人盡皆知的三一重工外,還有三一重機、三一汽車、三一客車、三一通訊、三一重裝。
據有關知情人士透露:“其實,當初梁穩根看好并投資的產業還不止這些,三一還曾經嘗試過搞立體車庫,但由于太超前沒有把握好投資的最佳時期,后來因為工程機械的發展而將此事擱淺。但梁從來沒有停止過對進入新行業的思考,而當前中國市場有美好發展前景并適應三一情況的則非重卡莫屬,梁不會放過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三一的重卡底氣
有業內人士認為,三一闖入重卡,無疑受到了其成功進軍客車領域一事的鼓舞。
據悉,三一集團于2002年與客車接觸,是年12月22日首臺客車成功下線。
對于中國的汽車工業而言,三一客車只能說是小字輩。但發展僅一年的三一客車,目前已形成sy6800、sy6840、sy6880、sy6980、sy6118、sy6120以及sy6118臥鋪、sy6120臥鋪的8大系列、30余個品種為主的產品結構體系。
業內人士評價道,在如今的國內客車市場,廈門金龍、鄭州宇通、三一客車已是三分天下。
短時高速對于今天汽車發展來講早已不是奇跡,用戶對產品質量有著越來越挑剔的眼光。成人之美的是,2003年4月,三一客車產品均以“無不符合項”的優異成績順利通過了3c認證,成為國內較早通過3c認證的客車企業之一。有專家表示,這標志著三一客車在產品設計、生產、檢驗全過程的質量控制規范正式與國際標準接軌。
倘若說在客車方面的小有成績就令三一對重卡大舉進攻,這只能說是一個有一定說服力的理由。也許更為充分的“底氣”在于,三一有很強的融資能力。
業界共知,2003年7月3日,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第一家民企a股上市公司三一重工a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三一重工本次發行a股6000萬股,上證所的配售代碼為:737031,深交所的配售代碼為:003031。
據三一集團內部資料記載:本次發行集資總額為89989.44萬元。據2003年年報顯示,三一重工每股取得了1.35元的收益。
梁穩根曾表示:“三一重工的成功上市,為其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必要的資金支持。”
如此成功的資本運作會不會在三一汽車身上重來一次,這種推想應該不會是空穴來風。
同樣對三一有著鼓舞作用的是北汽福田:該公司快速切入,迅速做大,堪稱重卡市場運作的經典案例。也許三一從中早已領悟了一些內涵。
有利的政策環境
除了市場機會和自身底氣外,三一還有著良好的政策環境。
翻閱三一集團全年新聞實記,不難發現在過去的一年里,國家領導人、湖南省委省政府領導不止一次視察過三一,省領導對于尚在襁褓中的三一汽車更是關愛有加。
2003年12月21日,中共湖南省委書記楊正午視察了三一遠在邵陽的三一汽車邵陽公司。三一集團董事長梁穩根及三一汽車總經理易小剛做了專題匯報,并且在卡車總裝線旁,楊正午見到了剛下線的重型卡車。此番視察后楊正午指出:“在當前的國家宏觀經濟政策進一步放寬的大好形勢下,三一汽車要充分利用政策的優勢做大做強,并且省委省政府將一如既往地對三一的發展給予大力支持。”
據湖南省機械行業管理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宋建民介紹,湖南為實現2007年制造業超過1000億元的目標,將從兩方面著手。一是要努力培植自己的優勢產業,其實在發展中,湖南機械工業已經形成了軌道交通、汽車、工程機械、電工電器4個具有較為明顯區域性優勢的產業。并且這4大產業均已列入湖南省計委的優勢產業發展規劃,同時還建立了省領導分工負責制,今年還將制訂一系列優惠政策,促進優勢產業的快速發展。其二是要努力造就一批大型企業集團。
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在湖南數得著形成規模的汽車企業僅有幾家:長豐獵豹越野車,“江南奧拓”微型轎車、湖南星馬引進日本三菱技術生產的重型汽車以及北汽福田投資的長汽農用車制造基地。
顯然,湖南還缺乏一個有強勁發展勢頭的重卡企業。據悉,三一汽車的產品將集中于8~35噸位的卡車。
據了解,在湖南省的“大集團戰略”中一并將以上列為重點發展對象。
據業內專家介紹,考察重卡制造能力,主要看對重型汽車總成能力,它直接決定了生產出的重型卡車的質量和性能。
對此,湖南顯然已是早有準備。有關報道指出,針對目前汽車產業中間產業不發達、配套能力不強的問題,未來幾年湖南省還將重點發展配套產業,以形成產業鏈,提高集聚度。在園區規劃和招商引資活動中,引導投資者圍繞三一、長豐、湘火炬、福田長汽等骨干企業建設相應的汽車及零部件配套城,形成“眾星拱月”的局面 。
由此,三一擁有了有利的政策環境。
“一石二鳥”的擴張策略
一個不容忽視的細節是,三一高層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工程機械需要汽車底盤,現在三一主要從國外進口。但是三一兼并汽車制造廠后,就等于有了制造汽車底盤的資格,我們就是想做國產汽車底盤,以替代進口。按預測,3年以后我們每年需要汽車底盤大約1萬個。如果全部進口,要花掉四五十個億,如果自己做,企業能做得更大。
湊巧的是,三一汽車的總經理易小剛恰恰是工程機械領域的專家。
易小剛是三一集團于1995年從北京機械工業自動化所挖來的人才,在他來三一后的短短幾年里,三一混凝土輸送泵、混凝土泵車、大噸位全液壓壓路機成為國內第一品牌,市場占有率分別為50%、40%、30%以上。同時還開發出世界首臺靜液壓傳動平地機,填補國內空白的全液壓推土機等近10個系列的產品。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三一在2005年建成的汽車產業園也不僅僅為生產工程機械底盤而設,國內外重卡市場無疑是其主要目標。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