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故宮紫禁城內故官博物院,是在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館中珍藏有鼎彝、遠古玉器、唐宋元明書法名畫、陶瓷、琺瑯、漆器、金銀器、竹木牙角匏、金銅宗教造像以及大量的帝后妃嬪服飾、衣料和家具等等,可謂金翠珠玉環繞,處處奇珍異寶。其中有400多件文物堪稱稀世珍品,“金嵌珍珠天球儀”便是其中之一。這臺天球儀華美而精巧,格外引人注目。九條精美的金龍托著一個純金打造的天球,上面鑲嵌著數干顆珍珠。它既是一件華美的宮廷裝飾品,又是一件精密的天文儀器,更是中西文化合璧的精髓。
天球儀是表述天球的各種坐標、天體的視運動以及求解一些實用天文問題的天文儀器。自東漢張衡創制的渾天儀以來,元、明、清代都有制作天文儀的記載。西域天文學家扎馬魯丁,為元朝廷督造了反映地球表面的海、陸分布狀況的天球儀;明朝萬歷年間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來華后,為向中國傳授古希臘的地圓說,親自制的天球儀;明朝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學者李之藻制成一架天球儀;崇禎時期,朝廷也制作了一架天球儀……這些天球儀上繪制了經緯網,擴充了我國古老的天球儀上只有27處緯度觀測點的不足,彌補了我國此前不知經度的空白,并標注了五洲說,逐漸了解了西方天文大發現的新知識。
到了明清時期,隨著西方科技在中國的傳播,東方學者也開始了解和借鑒西方天文學的研究成果,中西文化得到進一步融合。到了清代,統治者對西方天文地學比前人更加重視,首先接受這種文化的是康熙皇帝。天文、數學的精確與神奇,激發了康熙皇帝對自然科學的興趣,他熱衷于繁復華貴的鐘表與靈活奇巧的機械玩具,還將科技儀器禮制化,著錄在冊。加上乾隆朝是清代的鼎盛時期,國力雄厚,乾隆皇帝便命人制作天球儀。為了顯示皇家的財富和威儀,這臺天球儀用黃金打造,以地心為觀測點,精確標注了赤道、黃道、兩極、子午線等,天球儀上有3垣、28宿、300個星座,3242顆星,集中地反映了中國古代天文學的研究成果。
乾隆把這臺以中國古代的各種天球儀為基礎,融入中西文化的產物叫做“金嵌珍珠天球儀”,這是我國古代制作成本最高的天文儀器。這件“金嵌珍珠天球儀”通高82厘米,分為三個部分,下面是琺瑯的圓形底座,中間是9條金龍組成的支架,上面是天球。清官造力處制作球體和支架時,全都使用純黃金作材料來打造,球體鑲嵌著3000多顆代表星辰的珍珠,工藝十分精湛,外觀極為奢侈華麗。
天球儀的底座圓形琺瑯盤下面,有4個浮雕的龍頭做支腳。掐絲琺瑯工藝制作的底盤上,細金絲盤出纏枝花紋,再嵌以藍色的琺瑯釉,顯得色彩鮮艷華麗。盤上是黃金打造的奔騰的海浪,盤的中心則是指南針。天球儀的支架是由9條金龍構成的高腳酒杯的形狀,上面是4條頭上尾下的“騰龍”,頭部與地平圈相接,擎住球體;下面是4條頭下尾上的“降龍”,頭部與底座相接,形成穩固球體的支架。上下4條龍均呈十字交叉形的對稱組合,中間還有一條“抱柱游龍”,將上下兩部分連結起來。9條金龍的身體打制成空心的形狀,表面再用抽絲法加以細節的刻畫,形成龍鱗、龍須、龍眼等,形態生動,雕琢精細,富有皇家氣派。在天球的表面,所鑲嵌的3000多顆大小不同的代表星辰的珍珠,組成了300個星座的形狀,并刻有星座的名稱。星辰的大小比例恰當,位置也十分準確。一眼望去,讓人立時感到,這臺黃金天文儀器本身就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中西合璧的藝術品。
來源:360新聞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