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全柴集團來說,2003年是一個重要的轉折之年。當年車用柴油機產銷量突破10萬臺大關,這意味著,全柴已成功地實現戰略轉型:即從單缸機轉向車用柴油機,從主要為農機產品配套轉向為輕型汽車配套。
全柴轉型始于2000年,在車用柴油機領域是一個典型的后來者。然而,其車用柴油機產量2001年1.6萬臺、2002年5.7萬臺、2003年10.7萬臺的跨越式增長,使全柴只用了三年的時間就走過了別人十幾年所走的路。
對于輕型車用柴油機市場每年70萬~80萬臺的總需求而言,10萬臺無疑是一個重要的門檻,它標志著在生產同檔次產品的企業中,全柴已成為實力型競爭者。據業內統計數據,2003年全柴柴油機產銷量在同行業29個進入統計視線的企業中排名第四。
全柴集團董事長肖正海提出,2004年全柴車用柴油機產量要達到15萬臺!
顯然,這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目標。
輕型車用柴油機市場空間大
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柴油機動車市場呈顯著增長趨勢,市場占有率從1999年的19%增長到2003年的24%。在中、重型汽車動力領域,柴油機保持了其領先地位;在輕型車動力領域,柴油機的應用范圍在不斷擴大。
在車用柴油機領域,輕型車用柴油機屬于中低端產品,但在國內市場中它的需求量最大。據中國內燃機協會統計,2003年全國29家多缸小柴油機生產企業總產銷量分別為122萬臺和120萬臺,比上年增長一成。
全柴集團脫胎于1949年成立的安徽全椒柴油機廠,是國內老牌的小缸徑單缸柴油機專業生產商。1998年全柴集團控股公司“全柴動力”成功上市。
多年來,全柴集團在小柴油機行業里屬于穩定增長型企業,且在小缸徑單缸領域一直處于領先者地位。但由于單缸小柴產品技術含量較低,配套體系健全,改革開放以后,小柴油機產業成了民營企業大舉入侵的產業。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國單缸柴油機的產能就超過1000萬臺,而市場容量僅在700萬臺左右。對于全柴這樣的專業生產商而言,除了要應對新興民營企業的強大攻勢以外,還要受到作為批量購買者的主機生產商的擠壓。
2000年全柴決定轉型生產技術含量更高、發展空間更大的車用柴油機。雖然,全柴由單缸機轉向車用柴油機在同行業中算是較晚的,但卻趕上了中國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大好時機,正所謂“起得早、不如趕得巧”,全柴車用柴油機得以超常規發展,首先在于占了“天時”。
“綠色風暴”左右產業競爭格局
據了解,目前我國重型車用柴油機已經能夠達到歐ⅱ排放標準,輕型車用柴油機完全達到歐ⅱ排放標準的企業并不多,而滿足歐ⅲ和歐ⅳ標準的柴油機,目前國內尚無開發能力,只能尋求與國外合作的方式來解決。
基于此,目前輕型車用柴油機行業的競爭格局事實上處于極不穩定的狀態,隨著新的排放標準的施行,必然會引發行業競爭格局的重新洗牌。
輕型車用柴油機生產商面臨的競爭壓力不僅來自業內企業,而且還來自重型車用柴油機生產商產品線的下延和國外柴油機生產商的不斷進入。可以說,這兩個“外來者”的技術實力和資本實力都明顯強于企業內現有的生產者。
肖正海認為,由新標準引發的“綠色風暴”對全柴集團這樣的企業來說,是挑戰,更是機遇。首先,行業中尚未形成強大的競爭對手,有利于全柴的擴張;其次,全柴從開始轉型就充分考慮了環保的因素;第三,與同行業企業相比,起點更高;第四,全柴與汽車行業的后起之秀北汽福田建立了穩固的戰略聯盟關系。
由此看來,全柴車用柴油機的快速發展還得之于“地利”。
高起點高投入策略見成效
盡管全柴集團地處安徽全椒縣城一隅,但全柴集團的決策者仍不乏環保熱情。早在1999年,全柴集團就不惜投入近300萬元資金,請專業公司并購置先進的設備,治理工廠的污水排放系統。為了降低處理系統運行成本,集團公司對浮油進行回收利用,并對達標后的水再處理以循環使用。
2000年全柴決定轉型生產車用柴油機后,首先考慮的就是柴油機的排放達標問題。
在車用柴油機產品開發上,全柴與德國研究機構合作,開發了滿足歐ⅱ排放標準的qc480q、n485qa型車用柴油機,并與北汽福田、江淮汽車、一汽紅塔等整車生產商共同攻關,滿足整車配套要求。
與此同時,公司投入巨資進行生產設備和工藝改造。投資1.8億元,聘請國內一流專業設計院,采用國內外先進制造技術和工藝,新建高自動化的車用柴油機生產線及業內領先的產品研發試驗中心;圍繞提高產品設計水平和復雜性的模具開發技術,建立了業內最先進的cad工作站和cam輔助制造系統,并花數百萬元購置了最先進的開發軟件;投入8000多萬元打造行業內最先進的柔性加工生產線,全部核心部件從德國進口,全面提升全柴工藝裝備水平,以適應車用柴油機大批量、高質量和高效率生產。
近三年來,全柴在已有n85~n90系列柴油機產品的基礎上,相繼研制開發了qc480~485系列、qc490~qc495系列、4120~4105系列、2105~2110q系列共20多個機型。自行開發的4102zlq直噴環保節能型柴油機,也已完成滿足gb17691-2001第二階段型式認證和生產一致性要求檢測。
2003年8月,全柴還與上柴、北汽福田共同出資6000萬元,創建了安徽上柴動力有限公司,生產新一代環保產品4jr3型柴油機。
全柴技術中心主任潘忠德對記者說,全柴上馬車用柴油機后,利用股市融資和自有資金前后已投入3億多元,這不但使全柴的車用柴油機在同行業中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全柴保持持續發展的能力。
全柴集團能平穩順暢地轉戰于車用柴油機市場,顯然還得益于全柴從上到下一條心,敢于傾力投入和拼搏的“人和”。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