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要點汽車:
2018年全年銷量有望達120萬輛,產銷景氣。據中汽協,1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17.34萬/16.93萬輛;1-11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達102.98萬輛,同比+30.3%。我們預計全年銷量有望達120萬輛,乘用車達100萬輛,超年初預期;11月動力電池裝機約8.9gwh(10月裝機約5.9gwh),同比+28%。1-11月累計約43.63gwh,同比+77%。全年預期動力電池裝機將超54gwh,我們預期2019年將達75gwh。
展望2019年新能源汽車需求,供給端:國內外一流整車企業紛紛推出更高產品力車型拉動需求;需求側:2b市場將主要由運營需求(網約車電動化政策(廣東深圳、佛山、惠州、大連、昆明等城市已推出相關要求)、出租車純電動化、主機廠布局網約車平臺等)和2c市場由個人消費拉動(限購和非城市)。
靜待補貼政策落地,或將1月發布。市場對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普遍預期30%-40%,政策的大方向是“扶優扶強+提升技術門檻”,補貼退坡幅度,原則上是在補貼總額平穩增長前提下(由于不同補貼系數下補貼總金額不同,我們測算2018年補貼總金額在510-億區間),考慮19年銷量來確定單車補貼的退坡幅度。而補貼退坡的壓力將由整車廠及產業鏈相關產業共同承擔,我們預計傳導到電池環節要低于補貼退坡幅度,預期電池端價格2019年下降10%-20%區間(中性預期15%)。板塊結構性分化持續演繹,呈現上游盈利弱化,鋰電龍頭強者恒強局面。中游在上游原材料價格降低,規模化效應支撐下,明年有望迎來盈利拐點。
全球電動化加速。縱觀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整車-鋰電池-材料”龍頭集中化持續,龍頭市場份額在顯著提升。隨著國際一流整車企業陸續推出新車型,加速電動化。目前海外鋰電龍頭(松下\lg\三星sdi\sk等)加速中國本土化進程,國內catl\()\孚能科技等產能持續擴張,新增產能向優質鋰電龍頭集中。經我們統計,到2020年,海外鋰電龍頭將新增150gwh產能(詳見正文統計)。在整車廠及海外鋰電龍頭本土化進程中,中國鋰動力電池及其材料具備全球競爭力,顯著受益。投資建議:看好新能源汽車的長期發展,投資邏輯將從“價-量-質”演變。關注盈利能力強的爆款車及全球鋰電巨頭產業鏈龍頭,短期靜待政策落地,重點關注優質龍頭:
來源:和訊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