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1、財政部等四部委26日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完善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明確,今年的新能源汽車補貼將大幅度退坡。
具體到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標準和技術要求方面,新能源乘用車補貼標準設置兩檔補貼,續航250km以下的車型取消補貼,250≤r<400的車型補貼基準1.8萬元,補貼下滑60%;r≥400的車型補貼基準2.5萬元,補貼下滑50%;插電式混動車型補貼基準1萬元,下滑55%。
2、同時,新能源客車與新能源專用車的補貼金額也大幅下滑。
除了國補大幅退坡,《通知》要求地方應完善政策,過渡期后不再對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公交車和燃料電池汽車除外)給予購置補貼,轉為用于支持充電(加氫)基礎設施“短板”建設和配套運營服務等方面。如地方繼續給予購置補貼的,中央將對相關財政補貼作相應扣減。
3、《通知》明確,2019年3月26日至2019年6月25日為過渡期。
投資要點鋰電龍頭擴戰無補貼時代,設備供不應求進入景氣周期1)電動車行業從補貼驅動轉向市場驅動。(1)通過補貼的調整,引導新能源汽車行業成本降低,倒逼動力電池產品性能不斷提升,對行業發展長期利好。(2)考慮到投產周期1-2年左右(若廠商現在宣布擴產,投產均在2020年之后),目前龍頭擴產投資本身是朝著無補貼時代去的。我們認為二者將促進電動汽車的性能提升和價格下降。2018年之后各車企加速投放具有較強吸引力的爆款電動車型,產品具備“科技”和“智能”特點,供給端的好產品有望推動產業從補貼驅動轉向市場驅動。長期看,消費意愿的提升將促進新能源汽車銷量需求的持續增長。
2)設備行業從價格戰到供不應求。從市場擔心動力電池降本將壓制設備公司盈利能力,我們認為單位投資下降更多來自效率的提升,設備供不應求將扭轉2018年行業價格戰的情況。市場認為設備行業面臨“單gw投資額降低”;實際上是“單位投資額的設備效率更高”:過去幾年鋰電設備技術不斷進步,效率提升2-3倍。隨著技術成熟,未來下游高度景氣有望傳導至設備端,優質設備供不應求將成為未來趨勢。
3)國內設備廠商受益于全球龍頭擴產加速。catl和byd擴產節奏從每年8gwh增長至每年30-40gwh;日韓龍頭三星、lg、松下2019年開始發力鋰電池行業,按照過往的產業投資歷史看,他們的中長期產能規劃有望對標catl,未來日韓電池龍頭的擴張規模將大幅超預期。日韓本土設備商受制于產能瓶頸,同時中國設備商已具備全球競爭力,將受益于本輪全球龍頭擴產。
4)技術進步長期利好設備商。我們通過模型測算,在補貼退出的情景下,依托電池等核心成本的下降、產品性能和結構升級帶來的終端提價,鋰電行業依然能實現可持續的盈利發展,電池行業的高投資回報率將會推動技術不斷進步,下游不斷擴產新產能,尤其利好設備商。
2019年全球電池龍頭進入新擴產周期——預計市場空間達4年4倍我們在2018q2提出的
【2019年全球龍頭將進入新擴產周期】邏輯不斷在超預期兌現。目前全球動力電池龍頭競爭格局清晰:國內catl、byd;國外松下、lg、三星、northvolt共6家,2018年底產能合計約99gwh,目前規劃產能(動力電池+儲能)至2022年將增加至542gwh,未來四年增幅將達4倍以上,預計對應的新增設備投資額合計為1億元左右。
來源:和訊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