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徐工集團控股權的競購案將見分曉。
近日,接近消息源的知情人士透露,全球最大直接投資集團——美國凱雷投資集團the carlyle group,又譯為卡萊爾集團,以下簡稱凱雷集團 極有可能在這場爭奪中勝出,采用杠桿收購的方式持股60%-80%,絕對控股徐工集團。
上海隆瑞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尹中余告訴記者,若買賣達成,這將是境外資金首次通過杠桿收購的方式購買國有企業股權。
鐘情凱雷
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在接受記者電話詢問時表示:“我們目前還在和包括凱雷集團在內的三家外資公司進行談判,最終協議還沒有簽訂。”
徐州市經貿委改制辦蔡處長在電話的另一端證實了這一說法。“徐工集團的確在與凱雷接觸,只是目前還比較敏感,所以不好說。”
而據來自徐工集團內部知情人士的判斷,凱雷集團是十拿九穩了。
這位徐工集團下屬機械廠的高級工程師透露,11月上旬,凱雷集團和摩根大通的眾多專家親臨徐工廠區考察。“主要是商談具體細節,”這位工程師明確表示,“但徐工較傾向于凱雷集團這樣的投資公司,因為凱雷的介入不會改變徐工的品牌,還會輸出我們急需的先進管理機制。”
成立于1989年的徐工集團2003年實現營業收入150億元,是中國最大的工程機械開發、制造和出口企業。體制的局限性一直限制著徐工的進一步發展。早在2002年底,江蘇省委、省政府已經將徐工集團列入需要改制的82家大企業集團名單。
早在今年6月,徐工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徐工科技(000425sz)就發布公告稱,江蘇省徐州市市委、市政府已決定對公司第一大股東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簡稱徐工機械)進行改制,擬出讓徐工機械部分產權。目前徐州市政府、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公司第一大股東的控股股東,簡稱徐工集團)正在與愿意并有能力參與徐工機械改制的卡特彼勒公司、美國國際投資集團、凱雷投資集團、摩根大通亞洲投資基金、花旗亞太企業投資管理公司等潛在投資者進行接觸。
但據上述工程師分析,“卡特彼勒這樣的公司本身就是世界著名的重工業企業,我們在商談中有一些矛盾,因為我們不愿意徐工僅僅成為卡特彼勒在中國的代理商。”
而凱雷集團這家號稱“總統班底”的全球最大私人投資集團,卻從不直接參與收購公司的運作。今年4月正式進入中國,其在聚眾傳媒的首筆投資就高達5億美元。3月接受本報記者專訪的凱雷集團香港負責人之一的羅一先生談到徐工集團的競購時,明確表示:“我們希望通過收購幫助徐工擴大規模,賺取回報,而非推廣自己的品牌。因此,我們的收購對于徐工不會有任何副作用。”羅一還認為,“凱雷集團可以通過介紹在全球超過300家控股跨國企業,協同合作,幫助企業取得長足發展。”
凱雷集團的這一愿望與徐工不謀而合。“我們希望凱雷控股徐工后,帶徐工走向更廣闊的國際市場。”上述那位工程師表示。
“徐工集團是徐工科技的第一大股東。如果徐工與凱雷真能聯姻的話,將是爆發性重組題材。”申銀萬國工程機械行業分析師高新宇表示,這對股價一直處于低迷期的徐工科技無疑也是一劑良藥。
擬用杠桿收購?
消息人士透露,凱雷收購徐工集團,將采用國際通用的杠桿收購方式。所謂杠桿收購,即某一企業擬收購其他企業,進行結構調整及資產重組時,以被收購企業的資產和將來的收益能力作為抵押,籌集部分資金用于收購行為的一種財務管理活動。
也就是說,此次收購的近4億美元資金中,凱雷自己投入的資金并不多,大部分資金將來源于凱雷利用即將收購的徐工集團的資產和由此產生的利潤作擔保進行的再融資。
上世紀70到80年代的并購時代是杠桿收購的黃金年代。隨著并購時代的結束,杠桿收購逐漸衰落,境外收購活動目前也鮮用此種方式。“因為這種收購方式對收購方來說是高風險高收益,但對被收購方來說卻是高風險沒收益。”尹中余說,在杠桿收購中,收購方實現了以小博大的高收益,但被收購方卻要承擔可能出現的股東不穩定的風險,因為可能出現收購方在融資后實現不了承諾而被強行司法處理的情況。
在中國,相關制度明確規定,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收購方不能用被收購企業自身的股權或資產去抵押融資,同時,銀行也不會給此類收購行為發放貸款。即使可以選擇在境外再融資,境外企業在收購國企的時候,也多數不愿使用杠桿收購的方式,因為這樣會被質疑其自有資金是否充足。
“如果凱雷真的以杠桿收購的方式獲得了徐工集團的股權,那徐工集團就需要承擔可能出現的股東不穩定的風險。”尹不理解徐工集團為什么會選擇這種方式。
“杠桿收購對中國企業是不公平的”,尹相信,當境外大量資金準備購買國有企業股權的時候,國有股權的出讓方沒必要選擇杠桿收購的方式。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