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水利部科技推廣中心在上海召開大型潛水泵、貫流泵技術應用推廣會,水利部副部長翟浩輝及來自全國各大流域的水利規劃、勘測、設計院所的負責人及從事水泵開發研制工作的專家共200多人出席會議。與會專家就江蘇亞太泵業集團公司(簡稱江蘇亞太)研制的潛水泵、貫流泵的制造技術與國際發達國家的產品和應用現狀進行了分析對比,并就我國舉世矚目的南水北調工程對貫流泵的選型及應用方案進行了充分的論證,表明江蘇亞太有能力承擔國家重點工程。
南水北調9座泵站采用貫流泵
資料顯示,南水北調東線第一期泵站工程共設13個梯級、34座泵站抽長江水入東平湖,其中利用江蘇省現有6個梯級、13座泵站(包括4座加固改造泵站),并新建21座泵站,共同完成向北調水任務。
南水北調東線一期泵站工程中的水泵選型原則:一是廣泛收集國內外先進的泵型技術資料,如選用優秀的水利模型,力爭達到同行業領先水平。二是在泵站平均揚程時,水泵運行在高效區;在設計揚程時,水泵滿足泵站設計流量;在最高與最低揚程時,水泵能安全、穩定運行。三是水泵有較好的抗汽蝕性能,使機組在設計壽命期內檢修次數少、水利性能穩定。四是設備先進、結構成熟、運行安全可靠。五是安裝、檢修方便,便于維修和管理。
根據這個原則,在新建的21座泵站中,有9座泵站共40臺采用燈泡貫流泵,其中江蘇境內7座。這項工程對江蘇亞太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為此,江蘇亞太在原有大型潛水泵的基礎上,開發研制出適應抗洪及排澇工程要求的貫流泵系列產品。
貫流泵在國外廣泛應用
貫流泵在國外,尤其是日本和荷蘭已經得到廣泛應用。日本自上世紀6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建成的50多座泵站中有近百臺貫流泵在運行,其中最大單臺流量11.5m3/s,最高揚程達到12.8m,揚程在4m以上的泵站共有28座。日本1971年建成的新川河口泵站,采用6臺貫流泵,總流量24m3/s,揚程2.6m。事實說明,貫流泵技術在國外已經很成熟了。
江蘇亞太從1998年開始研制、生產潛水貫流泵,2001年成功研制出45千瓦雙向s型葉片貫流泵一臺;2001~2002年生產出185千瓦單向葉片貫流泵4臺;2003年生產的3臺560千瓦錐齒輪傳動單向葉片貫流泵及4臺630千瓦單向葉片貫流泵,已經通過技術鑒定,并投入運行;今年,江蘇亞太又生產出了75千瓦雙向葉片和132千瓦、250千瓦單向葉片貫流泵。
國內能生產貫流泵
據江蘇亞太總工程師魏光新介紹,通過近幾年對貫流泵的研究、制造和生產,江蘇亞太積累了不少的經驗,也遇到過很多困難和教訓,為下一步開發研制大泵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如通過制造1400qgl-125-185直聯貫流泵和2000qglc-100-560圓錐齒輪傳動貫流泵進行的模型裝置同臺對比試驗得出的結論是,前置燈泡比后置燈泡貫流泵裝置效率高4%~5%;雙向貫流泵分別采用了s型葉片和紡錘型葉片,s型葉片有的正向效率高,有的反向效率高,這主要取決葉片線型、葉片數和葉片厚度。
此外,圓錐齒輪傳動貫流泵的軸向力是由安裝在齒輪箱中的向心推力軸承承受,如果采用行星齒輪傳動減速箱,則軸向力要由設在水泵部分的推力軸承承受,對于大扭矩的泵,要采用止推瓦;對于流量大于6m3/s、功率大于600~800千瓦或24級以上電機的貫流泵,最好采用齒輪減速。
目前,國內已建成的貫流泵站最大流量為江蘇太浦河泵站,單機流量為50m3/s,共6臺,斜軸伸式二級平行齒輪減速箱,電機功率1600千瓦,齒輪箱功率2400千瓦。最大功率的貫流泵站為淮安三站,電機功率2500千瓦。資料顯示,南水北調江蘇境內貫流泵的單機流量為20~37.5m3/s,設計揚程2.35~4.28m,最大揚程2.75~5.35m,電機功率為1250~2500千瓦。以上參數的貫流泵,從水利設計角度來看,國內企業完全有能力設計和研制功率在2500千瓦左右的貫流泵機組。
加快大型泵研制步伐
江蘇亞太董事長常慶昌指出,江蘇亞太已經投資興建了國內水泵行業規模最大的潛水泵、貫流泵測試中心,密切跟蹤產品的實際應用情況,使產品質量日臻完善。正式憑借在技術、質量、服務等方面的綜合優勢,江蘇亞太大型潛水泵在東深工程、三峽工程等國家重點工程以及上海、南京、洛陽等大中城市的防洪排澇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新型貫流泵在上海清水港、江蘇淮河入海水道等水利工程中得到成功應用,并發揮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常慶昌最后表示,在國家不斷加大基礎設施投入的有利時機下,江蘇亞太在產品結構上已經從單一的水泵產品發展到今天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水泵、環保、閥門、疏浚四大支柱產業。面對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市場形勢,公司將以這次會議為契機,繼續加大產品開發力度,滿足不同用戶、不同工況的用泵需求,特別是要分階段開發10m3/s,15m3/s和20m3/s的大型貫流泵,更好地為我國水利現代化建設服務。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