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林股份有限公司這些年來在大力拓展國內市場,實現企業高速成長的同時,一直在探求全新的發展思路。
進入2004年二季度以來,受國家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的影響,工程機械市場需求量銳減,整個行業的銷售增幅下降。常林今年下半年的銷售增長速度也明顯放緩。但與內銷的緩慢增長相比,常林的出口大幅度增長,卻成為一大亮點。截止到今年10月份,常林的出口銷售額達到600萬美元,預計2004年常林的出口額將突破800萬美元。
邁出走出去的步伐
常林的出口強勁增長首先得益于公司自從2001年以來的戰略調整。從2000年以來,工程機械行業進入了加速增長階段,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態勢,常林的銷售額與利潤也呈高速增長的趨勢,最近3年內年均銷售額增長率接近60%。2003年,常林的銷售額近16億元,凈利潤超過16000萬元,不僅在工程機械行業名列前茅,在中國的上市公司里面也是排名靠前。
2001年,常林邁出了具有決定性的一步,開始在國外設立了銷售辦事處。辦事處選擇的原則,一是在原來的傳統市場,如東南亞地區;二是被認為有潛力的市場。在經過多方論證的基礎上,先后向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坦桑尼亞、尼日利亞派遣了銷售人員,或者是配合代理商的銷售工作,或者是開發新的代理商。公司并不著眼于短期出口額的增長,而是踏踏實實地開發市場。一方面,常林實施品牌戰略,另一方面,對于潛在的代理商反復評估、甄選,并選派有多年維修服務經驗的服務人員常駐辦事處,負責售后服務與配件管理。
創新體制增動力
戰略決定組織,常林在確立國際化經營戰略,并且出口戰略初見成效的情況下,迅速建立國際化經營的組織體系,強化組織運作與保證能力。
2004年,為進一步加強外銷的力度,常林將原銷售公司下屬的進出口部單列,成立模擬的進出口公司,獨立進行核算;同時從技術、管理等部門抽調力量,從社會上招聘優秀的外銷員,搭建做大出口的平臺。
為繼續做強做大產品出口,2005年常林還將進一步健全公司產品出口的各項基礎工作,充分利用國家商務部批準的進出口經營權,推進產品出口在管理體制的改革,準備成立具備法人實體的進出口公司,擴大出口產品的渠道,做大出口規模。
謀求全球化市場
要開拓國際市場,首先必須有國際化的產品,在國內部分配套件的質量尚不能滿足要求的情況下,常林采取了"全球采購",將跨國公司世界一流的技術配件資源整合進來為我所用,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國際化產品開發戰略。
從2003年,常林對現有的產品進了整合,在保留一部分成熟產品的同時,專門針對國際市場開發了高檔次的h系列產品,走國際化配套道路。h系列新產品選用國內外知名品牌的零部件,這些零部件供應商包括世界發動機行業的巨人---康明斯公司與帕金斯公司,包括德國采埃夫(zf)公司,還有液壓件領先的薩澳---丹佛斯公司。2004年,h系列新產品在公司自營出口額中占了70%以上的份額。
另外出口產品的技術資料也改變了計劃經濟下的固有模式,按照國際化產品的要求進行了改進,方便了客戶的使用和保養。
目前,常林已經在裝載機、平地機、挖掘裝載機出口專用型產品的批量生產與出口上積累了一定經驗。
拓展國際重點市場網絡
常林的國際化經營戰略力求既積極又穩妥,因此公司注意采用國際上通過的許多市場拓展模式,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設立國外銷售辦事處的同時,常林也同時加快了國外重點市場代理商網絡的建設。目前,常林在北美、東南亞、中東、非洲擁有20多個代理商,一個比較完善的國外重點市場的營銷網絡已經基本形成。這些代理兼銷售、服務、配件供應于一體,成為常林自營出口的支柱。
促進兩種資源利用
戰略聯盟是跨國公司開拓世界市場的有效方式,常林也積極利用了這種方式,通過建立國際合資企業,在更高層次和形式上整合利用國外資源。
2003年,常林決定與馬來西亞的代理商成立合資企業,在當地生產組裝輪式裝載機、平地機與壓路機等產品,供應馬來西亞當地市場與周邊的東南亞國家。常林將向馬來西亞出口skd散件,在當地組裝生產。這個組裝廠投產以后,將成為常林在東南亞的生產基地,以馬來西亞為中心,向周邊市場輻射。
2004年,常林與歐洲一家跨國集團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抓緊做好產品的ce認證工作,常林將作為該公司的生產基地,為其貼牌生產工程機械,主要針對歐洲市場銷售。同時,雙方還同意在歐洲聯合建立常林研發中心,利用歐洲的技術平臺,對常林產品進行改造以及更新換代。這種產業與產業的整合,是一種優勢互補性的雙贏組合。這種國際合作將使常林品牌產生質的飛躍。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