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業的崛起大大帶動了食品機械市場的振興,眼下食品機械市場方興未艾、蒸蒸日上。產品推陳出新,基本上滿足了廣大食品生產企業的各種需求。然而在食品機械生產經營中,一些不法生產經營者為了牟取暴利,賺昧心錢,竟弄虛作假、偷工減料、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給食品機械市場蒙上一層陰影。筆者在食品行業工作了十幾年,據我調查了解,食品機械市場需在以下三方面進行“打假”。
一是質量“打假”。質量是食品機械的靈魂,也是決定生產食品產品質量的前提。近幾年來隨著市場競爭激烈的加劇,一些食品機械生產企業為了以低價位搶占市場偷工減料,以劣充優,坑害廣大用戶。陜西有一家食品企業購買了福建一食品機械,回來發現卻是“三無”產品,無法使用。后經執法部門調查,那是一家地下工廠,所產設備都是淘汰的舊機械拼湊改裝起來的,用漆一涮,以低價坑害中小企業,尤其是西部中小食品企業。這些“三無”小企業“打一槍換一炮”,嚴重損害食品機械市場秩序,亟待清理懲治。
二是價格“打假”。近幾年來,食品業發展迅速,對機械的需求也旺盛,于是一些緊俏實用的食品機械成了“搶手貨”,在這種情況下,部分機械生產廠家“乘人之危”,哄抬物價,牟取暴利,胡亂開價,尤其是一些經銷商更是從中漁利。前幾年,筆者生產企業急需一臺防盜蓋封口機,一家經銷商,一開口要價3500元,由于當時不知行情,考慮對方是國有企業就買下了,付款時商家良心發現本企業“太老實”,又讓了300元,最后3200元成交。可后來一打聽,這種機械最高價值2500元,此外眼下一些新開發研制的食品機械價格沒譜,差價太大,令一些用戶望價興嘆,無可奈何,為此希望有關部門對離譜的價格進行一次清理。
三是服務承諾上的“打假”。部分生產經營企業在銷售時,往往都有很多能夠打動廣大用戶的服務“承諾”,什么“金獎”、“銀獎”、“行業第一”、“免費送貨”、“不滿意退貨”等等,而在具體操作上卻將其信誓旦旦的承諾大打折扣,尤其是服務上卻收取安裝費、咨詢費等,有的甚至不管用戶。甘肅一家食品企業購買湖南一廠家機械設備后,廠家來人安裝調試,可該機械屢試屢壞,嚴重影響生產,安裝人員最后也偷偷跑走了,跟廠家打電話,反咬一口“企業不會操作”等等原因。部分企業還不守承諾,收取包裝費、運輸費等。
針對上述現象,筆者建議各地職能部門要盡快進行一次“三打假”,對上述違法現象不僅要罰款,還要曝光亮丑。同時企盼生產者經營誠為本,自覺杜絕此種欺詐現象,要以可靠的質量,優質的服務,贏得市場。否則只能自毀形象,自亂市場,害人害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