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投用的智能警務亭擁有更多功能。殷聰 攝
中國寧波網3月28日訊酷似交警鐵騎隊員的機器人站立路口,提醒行人和非機動車慢行;遇到市民提問,“聰明”的崗亭可即時回答交通法規、天氣以及乘車出行等問題;崗亭內可自助處理各類交通違法,提供市民卡充值、手機充電以及茶水等服務……在河清北路與寧穿路路口,投用一年多的河寧崗智能警務亭憑借自己豐富的“才藝”,逐漸成為路口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可別小看這座小小的警務亭,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應用,這座智能警務亭的管理范圍已從原先路口50米以內擴展至目前的2.3平方公里。與管理范圍一同變化的還有轄區的交通指數與交通事故主動發現處置率。數據顯示,自去年1月投用以來,該轄區交通擁堵指數已從去年同期的2.92下降到2.43,交通事故主動發現處置率從32%提高至65%,且沒有發生一起死亡交通事故。
借助新一代科技革命結出的“碩果”,身兼數職的智能警務亭僅是寧波警務活動從人工向智能加速轉變的縮影。從智能防控到大數據偵查,從智能指揮到智慧交通,從智慧監所到便民辦事,寧波公安部門大膽創新,讓智慧因子在警務工作中加速深根發芽。
“與傳統偵查方式不同,借助新一代信息技術,寧波公安部門的偵查工作已悄然發生巨變。”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告訴筆者。以去年3月偵破的涉嫌綁架案為例,4名犯罪嫌疑人密謀于次日凌晨2時對寧波一娛樂場所從業人員實施綁架。
公安民警接到該線索通報時已是當晚22時,且其他信息均未明確。如何在4小時內偵破該起預備階段的重大惡性案件?按照傳統的偵查方式,4小時內偵破或許需要一定的運氣。但寧波公安部門借助大數據偵查,最終確定了犯罪嫌疑人。次日凌晨2時許,民警在ktv門口將4名犯罪嫌疑人抓獲,繳獲作案車輛、刀具、繩索等作案工具,成功制止犯罪行為的進一步發展。在寧波,借助新一代信息技術,寧波公安部門實現了對各類風險的有效監測和快速精準處置,2018年實現命案全破,并破命案積案5起。
不光在案件偵破中大放異彩。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市民辦事也變得更加便捷。2017年9月,寧波正式上線的“阿拉警察”app,成為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以及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助推器。通過打通部門警種之間、上下之間、內外網之間的數據壁壘,該app已涵蓋行政審批類、便民服務類、新聞資訊類等186項審批服務事項,覆蓋交管、出入境、治安、監管、網安等主要對外服務警種。
借助“阿拉警察”app,寧波公安部門還開發了“證照電子化”應用功能。身份證、戶口簿、駕駛證、行駛證、居住證等6種證件被納入“證件卡包”后,市民在全市公安戶籍、交警、出入境等服務窗口辦事以及路面核查時不再需要提供自我證明。
不光是公安部門,截至目前,寧波住建、交通、民政、市場監管、城管等部門的8個領域194個事項已實現“證照電子化”應用。全市3863家旅館業、1146家網吧以及124家散裝汽油網點,實現掃碼登記。未來,“證照電子化”應用還將聯動市級其他部門,上線居民健康卡、港澳臺居住證、社保卡等群眾日常生活使用頻率較高的電子化證件,將場景進一步拓展至出租房屋管理、寄遞業、小區管理等領域,助推寧波“無證件辦事之城”建設。
來源:浙江在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