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一套模具,電脈沖由“富強模具”負責,標準件由“新建石墨”提供,特殊鋼來自于“力生鋼材”,刀具由“精銳”制造……位于余姚模具城內的遠東制模公司每生產一套模具,起碼有20多家專業協作企業。“做全不如做精,通過分工協作,把在某個環節中做得最好的企業組合起來,這就是模具城能在去年贏得近16億元銷售額的秘訣。”模具城負責人說。
余姚模具城于1997年建成,當時組建一家流程完備的企業動輒就要二三千萬元的投資,以余姚的模具制造企業實力幾乎很難做到。于是,在進“城”后,這些企業開始不斷地互相選擇,逐漸建立起緊密的協作集團,隨著業務量的不斷上升,這個集團中的分工越來越細,企業越來越多,要求也越來越高,從原材料的選購到運輸,應有盡有。目前,模具城內已有791家企業,沒有一家擁有完整的模具制造流程,但卻都是模具制造不可或缺的一環。
據了解,制造一套模具,一般要經過設計、選料、制模、表面處理、試模等幾大環節,大環節下又有10來個小工序。一般情況下,“舜神”、“通運”、“聯通”等上規模的企業主要負責接訂單、設計、選料以及檢驗等工作,小企業則牢牢守住一道工序,做精做強。眼下,模具城內已經有了專門的鋼材交易市場和貨運中心,光專業的設計公司就有10多家,即使一個模具專用螺釘,或者吊裝模具的一個吊環,都有專門的企業生產。
“遠東制模”負責人說,一家上規模企業不可能考慮到設備的利用率、廠房限制等原因,不可能鋪得很開。如今通過這樣的協作網,在接到訂單后,可以選擇技術最高、價格最低、交貨最快的協作企業,從而用最低的成本生產質量最好的產品。正是這個原因,去年,他們的銷售額達到了3500萬元,其中70%提供給三菱、通用、鈴木、大眾等國際知名企業。
一家以生產模架為主的小企業負責人則表示,作為模具配套企業,他們進入的門檻很低,弄幾臺機床,雇幾個工人就能開張,這對實力還不強的企業來說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且,由于城內企業間的協作是“蛛網式”的,小企業可以與很多大企業配套,設備一年到頭很少閑下來。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