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關統計,2004年我國摩托車發動機出口有所下降,出口數量為202.1萬輛,同比減少10.7%;出口金額為2.38億美元,同比減少19%;出口平均單價從上年的130美元降至今年的118美元,下降幅度達9.3%。
2004年出口情況分析
1.發動機出口規格
我國出口的摩托車發動機共涵蓋了三個海關編碼,其中84073200,即排量在50至125ml的摩托車發動機出口數量和出口金額最大,均占出口總量的96%。貿易方式以一般貿易方式為主,出口數量和出口金額均達到出口總量的97%以上。
2.發動機出口國別
2004年,我國共向96個國家和地區出口摩托車發動機,比上年增加6個國家,發動機出口金額超過100萬美元的國家有15個,比上年同期增加5個。我國摩托車發動機出口市場主要在亞洲,僅對亞洲的出口數量和出口金額就分別占到對全球出口總量和出口總額的92.6%和91.1%。
去年摩托車發動機對伊朗出口減少47%,下降幅度較大,是造成發動機出口減少的主要因素。對越南這個傳統市場的出口則增長了近一倍,顯示出這個市場對我國發動機的需求有所恢復。對日本和巴西兩國出口增幅很大,分別增長4808%和39157%。但需要引起有關企業注意的是,在出口規模以超乎尋常的速度擴大的同時,出口單價卻有較大幅度的下降,企業在開拓這兩個國家市場時,應注意控制價格,避免陷入出口“量增額不增”的怪圈。另外,對阿聯酋、菲律賓等市場的發動機出口較之上年上漲了6倍多,出口潛力也不容小視。
3.發動機出口經營企業
2004年我國摩托車發動機出口金額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有5家,比去年減少2家;出口金額在100萬至1000萬美元的企業有32家,比去年減少3家;出口金額在1萬至100萬美元的企業有61家,比去年減少19家。這從一方面也反映了2004年摩托車發動機出口較之上年沉悶了許多。
按出口金額排序,重慶力帆實業(集團)進出口有限公司仍然排在第一位,出口49.2萬臺,出口金額4173萬美元;其次是重慶宗申集團進出口有限公司,出口22.2萬臺,出口金額2184萬美元;第三是隆鑫集團進出口有限公司,出口9.9萬臺,出口金額1221萬美元。18家出口金額超過500萬美元的摩托車發動機出口主營企業的出口數量和金額之和分別占到行業出口總量和出口總額的76%和73.6%。包括出口排名前三位的企業在內,共有8家企業的出口業績同比下降幅度較大。
從出口企業性質看,民營企業超越國有企業成為摩托車發動機出口的主要力量,其出口數量、出口金額分別占總數的49.62%和48.15%,出口數量同比增加1.3%,出口金額同比下降4.5%;國有企業出口數量和出口金額分別占總數的28.67%和31.18%,排在第二位,同比分別減少36.2%和43.4%;集體企業在發動機出口中排在第三位,出口數量和出口金額分別占總數量的12.73%和10.98%,同比減少16.5%和27%;中外合資企業出口數量和出口金額分別占總數的8.99%和9.69%,排在第四位,同比分別增長217.9%和233.4%。
4.發動機出口企業省市分布情況
2004年我國共有17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未含港、澳地區和臺灣?。┏隹谀ν熊嚢l動機,比上年減少2個地區,其中出口金額在1億美元以上的僅有重慶,出口109.6萬臺,金額為1.08億美元,同比減少3.5%和11.9%。出口金額在1000萬至1億美元的地區有3個,分別為廣東、江蘇和山東,與上年相比,增加了山東省。以上4個省市的出口數量和金額之和占到全國總數的85%,是我國摩托車發動機出口最主要的省市。除了山東、福建、河南、廣西、安徽、吉林等6省摩托車發動機出口有一定增長外,多數省市的發動機出口呈現下降趨勢。
2005年出口前景前瞻
在經歷了2003年的出口高潮期后,2004年的摩托車發動機出口腳步有所減緩,這與出口主市場伊朗市場的衰落有較大關系。與2003年相比,對伊朗的發動機出口在2004年下降了近五成,這一方面與發動機出口企業在伊朗市場的惡斗及由此引起的產品質量下降不無關系,另一方面也由于伊朗開始通過采取一些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限制中國摩托車企業進入,以發展本國摩托車工業??梢灶A見,如果伊朗開始自行生產發動機,必將調高發動機進口關稅,中國企業將會失去這一主要出口市場。對越南市場的發動機出口雖然在2004年增長了一倍,但由于出口越南發動機基本都為散件,出口單價很低,因此對于提升我國發動機總體出口檔次和價格貢獻不大。
目前,我國發動機出口市場仍較為狹窄,對幾個重點出口市場的依賴性很強,一旦這些重點市場采取措施限制中國摩托車發動機進入,發動機出口則會陷入非常被動的境地。要改變現有市場格局,變被動為主動,需要企業努力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質量,積極開拓新興市場。單靠打“價格戰”爭市場,不是長久之策。
2005年摩托車發動機出口預計變化不大,出口企業隊伍雖然會擴大,但由于出口價格處于低谷,且主要出口市場處于飽和狀態,經營企業數量的增加并不會帶來出口的大幅增長。因此,企業自律和有效的行業管理仍是不可缺少的,只有采取有效措施制止低價競爭,才能最大限度切斷我國寶貴資源低價流失到國外的源頭。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