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是快速成長的鋰電池設備企業,實控人合計持股達77.09%。公司是國內鋰電池制造裝備行業領先企業之一,主要產品為鋰電池生產過程的電芯裝配、電池檢測和電池組裝三個環節的制造設備。發行前公司實控人周俊雄和盧家紅夫婦通過直接或間接方式合計持股77.09%(其中周俊雄通過利元亨投資、弘邦投資和奕榮投資分別間接持股66.84%/4.64%/1.67%,盧家紅直接持股3.93%),其他機構投資合計持股21.83%,公司董監高杜義賢、高雪松合計持股1.08%。
營收規模快速擴張,多項財務指標業內領先。2016-2018年,公司總營收/歸母凈利潤分別從2.29/0.13億元增長至6.81/1.29億元,cagr分別達到72%/215%,鋰電制造設備作為第一大業務(連續三年營收占比超86%)。同時,受益于2017年鋰電制造設備自動化程度提升帶來的主營業務毛利率提升(+11.10pct)與2018年管理費用大幅下降帶來的期間費用率大幅下降(-9.67pct),公司連續兩年凈利潤遠超營收增長。相較于業內可比公司,公司研發費用率、期間費用率、應收賬款周轉率等多項財務指標均處于業內領先水平。2018年,公司歸母凈利率/roa較去年同期分別+8.61/+4.40pct。
鋰電業務快速發展,募資擴展工業機器人制造能力。核心技術具有同源性:公司在高精度運動控制、感知與測量、建模與仿真、工業互聯網與系統可靠性等技術上具備一定的優勢,此類關鍵技術是公司各類裝配、焊接、成型、檢測與測量設備的共性技術。最大客戶實力強:公司與全球消費鋰電池龍頭新能源科技(atl)實現戰略層面深度合作,2016-2018年公司對新能源科技的銷售收入分別為1.15/3.11/4.51億元,營收占比分別達50.14%/77.29%/66.19%,據公司招股書披露,2017年atl消費鋰電池出貨量達9.3億顆,全球市占率19%,居第三位。動力電池設備領域實現拓展:2018年公司對寧德時代的銷售收入為6438萬元,較2016年的3227萬元增加了99.5%;公司已進入力神和比亞迪動力電池的供應體系,在動力電池領域不斷拓展業務。汽車零部件裝配與檢測裝備不斷成長:充分發揮共性技術的優勢,公司汽車零部件生產設備維持高速成長,2016-2018年營收cagr為47.5%。募投拓展工業機器人制造能力:公司擬募投的項目為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生產(5.67億元)與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研發中心(1.28億元)項目,公司利用其在高端專用設備領域積累的技術經驗,實現通用性技術的橫向拓展。
公司選擇適用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0億元、最近兩年凈利潤為正且累計不低于0萬元的上市規則,分別應用可比公司pe估值法與peg估值法結合的估值方法。公司現有業務仍處于高速滲透期,鋰電設備業務在核心客戶供應體系內收入不斷提升,在其他業務端維持較好的歷史成長性,可以參照可比公司快速發展階段、結合公司未來增長預期應用peg估值方法對現有業務進行估值。
來源:全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