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及時掌握徐匯河道水質情況,圍繞市政府消除黑臭河道、消除劣v類水,提升水質達標率的目標,徐匯生態環境局日前推出河道立體巡查舉措,即以創新的無人機立體巡河,輔以人工二次復核,對全區的河道開展每周一次、重點河道一周三次預警監測。
據了解,徐匯區目標消除劣v類的河道共有19條,今年需鞏固9個市考核斷面水質達標。為此,徐匯區深入實施“河長制”,加強日常巡河和對沿河企業監管,加強水質監測分析。然而,徐匯區河道岸線復雜,沿岸建筑物多,有很多難以進入的調查死角,人工巡查效率低;污染事件隨意性強、時間短、事件隱蔽,取證困難等特征都使得精細化管理困難重重。
“河湖管理保護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水體本身是流動的,隨時變化的,水質問題表現在河里,而原因往往在岸上。因此,徐匯區對河道進行加密監測立體巡查,通過無人機自動化巡查技術,多一個視角,能夠及時、即時、精準把握河湖水質及周邊狀況,了解發展態勢,化被動治理為主動監控。”區生態環境局負責人介紹。
通過無人機創新開展立體巡河,有了更廣闊的的視野,可以發現河道和岸邊風險源。如在立體巡河過程中,技術人員通過無人機發現春申塘龍吳路橋旁邊有三處違建菜地。區生態環境局第一時間得到了問題反饋,并向河長辦提交了督查整改任務單,華涇鎮政府接到任務單后,立即落實了整改。
據介紹,研究團隊研發并應用創新的“河道立體監測技術體系”,通過低空無人機的系統化、自動化監測,能夠對河道及周邊100米范圍的區域進行全流域無死角的同步信息快速獲取;通過對影像的專業分析,結合同期水質監測數據,精準評估區域水質變化動態;通過全流域長期監測,能夠進一步對比河湖周邊現狀變化和水質變化,準確把握水質背后的問題源頭。
“采用城市河道無人機自動化巡查技術可以快速獲取全流域無死角信息,在30分鐘內完成對5.3公里長的河道及兩岸各 100 米范圍的巡查監測工作。”屈銘志博士介紹,“立體巡查監測技術獲取的河道及其沿岸可視化信息高達2cm分辨率,可以識別河道內的小塊油污,甚至是丟棄到河里的礦泉水瓶等污染物。”
無人機巡河,速度快、覆蓋面廣、巡河頻率高。通過影像對比,可做到監管河道水色及河岸風險源的情況。“這一技術體系的應用,相當于給了河道一雙眼睛,對徐匯區河道的各類問題做到了‘底數清’‘情況明’,各類污染現象隨著數據的積累,完整清晰的留下了痕跡。”區生態環境局監測人員介紹。
在某次無人機巡河中,技術人員發現在潘家橋河附近出現水體藻類聚集情況,對河道可能發生富營養化及時預警,“從發現水污染現象到獲得污染信息影像只需要 20 分鐘,可立即追溯污染事件的源頭。在15分鐘內即可以刷新全河道狀態,追蹤、記錄、取證關鍵環境污染事件的發展狀態,并分析污染問題的源頭。”
來源:東方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