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市時報全媒體記者 鄭傳菊
“兩邊低中間高,地上都是開裂的痕跡。我們就像住在魚背脊上。”住在虹橋路云南第三機床廠職工宿舍的住戶們,如是形容自己的安身之所。自去年開始,第三機床廠宿舍區的3棟居民樓出現了地基下陷、房屋傾斜、開裂的情況。住戶們擔驚受怕,“連睡覺都不踏實,生怕哪天房子倒下來”。他們認為,是旁邊一處樓盤工地開挖地基,導致自家房子的墻體、地面開裂。
住戶
家中到處開裂 裂縫可塞進拳頭
“這個房子太危險了,就怕人還住著哪天就倒了。”位于虹橋路旁的云南第三機床廠,原來廠房與職工宿舍是緊鄰的。廠子破產后,廠房重建為“匯和紫光園”,職工仍住在職工宿舍。墻體出現裂縫的主要是職工宿舍的12棟、13棟、16棟,涉及90戶住戶。這3棟房屋一字排開,正面是“匯和紫光園”,背面是正在興建的樓盤“東原璞閱”。
“之前建‘匯和紫光園’的時候,我們這里沒有受影響。但后來‘東原璞閱’開始施工,房屋墻體、地面就出了問題。”住戶趙女士說,自家靠近工地一側的墻體發生了大面積開裂。記者看到,趙女士一家將客廳與圍墻之間改造成一個長方形的小院落,院落圍墻上出現了多處裂痕,一間背靠圍墻的小房子也出現了傾斜,小房子和圍墻間出現了10厘米左右的空隙。
“我們的主體房屋也傾斜了,之前有住戶從房頂用繩子向下測量,發現房屋向工地方向傾斜了4厘米多。”趙女士認為這是旁邊工地開挖地基導致的。“工地地基挖得太深了,新建的地下工程距離我們的圍墻只有2米多。”
家住16棟的居民海先生帶記者查看了房屋外的道路和小花園。這三棟樓房一側底部也出現了多處裂縫,小區的公共道路上也有近百米長的裂縫。“小區花園的花壇、地面也都出現了斷層。”海先生指著一處有錯位的瓷磚說,這些都已經是后期修補過的了,剛開始情況更嚴重。他說,一戶姓嚴的住戶家里,瓷磚裂縫有拳頭寬,門也因為地基下沉關不上了。
海先生說,住在這里的大多是以前在機床廠上班的員工,六七十歲的人不少。本來希望住在這里安度晚年,不想卻遇到了這樣的事。
“現在最怕雨季來臨,地基發生大面積沉降和墻體滲水。”住戶李女士介紹,業主們向社區、街道辦等多個部門反映過,相關部門也曾多次協調,但到現在都沒有結果。“我們要求開發商給我們回遷房子,或賠償我們資金,讓我們到其他地方買房。”李女士說,住戶們的要求被開發商拒絕了。
開發商
住戶要求賠償房屋市價40%
在“東原璞閱”樓盤工地,項目部的營銷工作人員壯先生說,自接到附近居民的反映,公司就高度重視這個問題。
“我們找過有資質的檢測機構來檢測了,結論是(職工宿舍)房屋主體不存在安全隱患。”壯先生說,對于檢測機構出具的報告,第三機床廠職工宿舍的居民們并不認同。“他們去年12月至今年1月期間,多次堵住工地大門,不讓施工。目前,工地已經停工兩個月左右了。他們要求我們要么把他們的地征了,或者給他們按房屋市價的40%作為賠償。我們也曾向規劃部門反映過,但項目的地有多大已經確定了,不是想征就能征的。另外,賠償款的事,我們需要有第三方機構的合理證據。”
壯先生說,街道辦要求進行第二次檢測,但居民不允許第三方檢測機構進入小區。至于居民反映的“工地地下工程離第三機床廠圍墻過近”的問題,壯先生說:“不存在的,我們都是按照圖紙,依據相關規定施工。”他表示,目前他們每天都會監測第三機床廠職工宿舍的地基、房屋數據,并向居民公開。
街道辦
調解多次沒效果 雙方分歧很大
3月15日中午,記者到金馬街道辦事處了解情況。
“我們前后已經進行過多次調解了,但目前雙方分歧還很大。”金馬街道辦綜治辦的馬科長說,2018年6月接到居民反映后,街道辦安監部門就進行了勘查,得出的結論是圍墻和自建房有安全隱患,房屋主體結構沒有安全問題。當時街道辦建議“東原璞閱”的開發商立即停止施工,請第三方鑒定,賠償居民損失。
自2018年6月至11月,當事雙方進行多次協商均無果,還發生了居民圍堵工地大門的事件,街道辦綜治辦開始介入,開展維穩工作。“去年12月3日,昆明市住建局、官渡區住建局組織地震勘查專家到該小區勘查,最終得出的結論也是房屋主體結構不存在安全問題。”馬科長稱,街道辦又組織雙方進行協商,要求開發商出資,找雙方都認同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固定現在受損的證據。待鑒定報告出具后,由開發商依法依規進行補償。
來源:彩龍社區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