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對鑄件征收反傾銷稅對公司的影響非常大!許多客戶都停止了和我們的正常合同往來。”8月2日, 山西源盛鑄鍛實業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張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非常激動地說,“我公司每年的出口額大概有1500萬美元,其中66%都出口到歐盟,這就意味著至少有 900萬美元的出口將受到影響!”
其實,源盛獲得18.6%的單獨稅率還算是比較低的,相比之下,被征47.8%超高稅率的河北省五金礦產進出口公司更加不幸:“產品完全出不去了!”五礦企管科的宋女士很郁悶地對記者說,“如果拿不到價格承諾,我們就只能找關稅低的公司代理,否則就會失去占公司總出口量30%的歐盟市場!”
而所有這一切,都源自歐盟7月29日的一紙判決。
立案之初:平靜接受 積極應訴
2005年7月29日,歐盟對源自我國的部分鑄件(主要指井蓋類鑄鐵產品)反傾銷調查案做出終裁:石家莊全鑫金屬制品有限公司、韶山市環球鑄造廠等五家中國企業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并得到零稅率,山西源盛鑄鍛實業有限公司、泊頭市寺門村白佛堂鑄造廠等五家企業獲得了18.6%~37.9%的分別稅率,其他出口企業的反傾銷稅率為47.8% 。這一看似簡單的結果卻經歷了15個月的漫長調查、抗爭和等待。
其實,早在2004年3月,來自法、英、西班牙等國的鑄件公司就向歐盟提出反傾銷申訴,而歐盟也迅速做出反應,于4月30日在其官方公告中宣布對來自我國的某些鑄件產品立案進行反傾銷調查。
“當時看到這個消息并沒有覺得很意外,因為每次立案時歐委會都會提前一周左右通知我們的。”8月2日,機電進出口商會法律部的高向軍主任對記者說。
據高向軍介紹,得到消息后,商會就積極準備,并迅速于4月29日在京召開了應訴工作會議,邀請商務部公平貿易局、有關省市外經貿廳、主要出口企業及有關律師參加,介紹歐盟反傾銷法規及新修訂的內容等并討論應訴策略。
河北省商務廳進出口公平貿易和產業損害調查局的張建國局長也應邀參加。
“歐盟提出反傾銷我并不覺得意外,但沒想到涉及到河北這么多家企業!只是參加會議的就有34家之多,這讓我感到很吃驚。” 張建國說,“所以我們一回來就趕緊召開會議,請來生產企業以及各個縣市商務局的領導,傳達利害關系并商量對策。
之后號召企業參加機電商會組織的集體抗辯,并推薦律師給單獨應訴的企業;同時和生產企業保持密切聯系,督促應訴工作的進行。”也許正因為如此,在獲得零稅率的5家企業中,河北就占了2家。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許多企業都在第一時間得到了消息。獲得市場經濟地位的石家莊全鑫金屬制品有限公司張全增總經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反復說:“由于商會比較及時地召開會議,讓企業及時掌握了應訴的基本知識,他們的工作增強了企業的自我保護意識,對我公司取得的成果很有幫助。”
但從源盛卻傳來了完全不同的聲音,“我們是通過客戶才得知這個消息,在五一長假期間就到處打聽什么部門負責,最后才知道是機電商會!” 源盛的張軍說。
不過,機電商會的劉慧娟女士非常肯定地告訴記者給源盛也發了通知;至于張軍為何沒收到,也許是中間某個傳輸環節出了問題。
“不過現在我們和商會保持密切聯系,他們的消息我們都能迅速收到。”張軍說。
盡管這些企業得到消息的來源與初聽消息的反應不盡相同,但有一點它們卻達成了共識,那就是:一定要積極應訴。
“雖然知道應訴要花費頗多,但歐盟是個很大的市場,我們不想丟棄、也不能丟棄這個市場,所以還是積極地聯系律所,參加應訴。” 泊頭市寺門村鎮白佛堂鑄造廠正在出差的信息處處長韓云超通過手機告訴記者。
“一開始和律師談過后就清楚花費很大,但是總覺得這個官司必須打,不然就是死路一條!”付出100多萬應訴費用的張全增也說。
記者從機電商會劉慧娟女士那里了解到,去年全國有33家企業申請個別裁決,歐盟按出口量、規模等標準選了7家有一定代表性的企業,對其生產管理、財務制度、工人待遇、政府補貼等各個方面一一考核,全鑫就是其中之一。
“我們可以說是練了內功了,”張全增笑著說,“我們的met(市場經濟地位)來之不易,可以說是貨真價實。
”
最終判決:五“零”的突破與行業困惑
“從裁決結果看,我國有五家企業同時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得到了零關稅待遇,這在中國反傾銷的歷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可以算是一個突破吧。”提到如何看待裁決結果,高向軍沉吟許久,才緩緩地說,“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更多的公司被征相當高的稅,這就導致公司出口減少,甚至會倒閉。我們商會對此非常痛惜!這樣的應訴結果也讓我們感到非常遺憾!”
這和河北省商務廳張建國的看法比較一致:“從局部來看,比如對河北的全鑫、豐泰(邯鄲合金鑄造有限公司)這兩家獲得零關稅的企業而言,是很成功;但從整個鑄件行業來看,沒有取得行業無損害的成功也是一個很大的遺憾。”
而現實也正如以上兩位權威人士所分析的那樣,面對這樣的結果:五家歡喜多家愁。
“我們正在新建工廠,準備擴大生產規模。” 全鑫的張全增說,“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當時決定投入100多萬來應訴,是非常正確的選擇。”
然而,同樣投入大量資金的泊頭市寺門村鎮白佛堂鑄造廠卻遠沒有那么幸運。
“我們的產品100%出口到歐盟,28.6%是個相當高的稅率,據粗略估計,將會使出口減少三分之一左右。”韓云超說。
盡管如此,他對歐盟的裁決還是有比較客觀的評價:“其實歐盟還是比較通情達理的,就是我們自己的工作沒有做好,達不到它們的要求。”他還承認自己企業的不足,“那些獲得零稅率的公司都有獨特的經營方式,不過從管理、規模還是財務、技術來看都比較正規,可以直接進行國際貿易;而我們只是一個普通的廠,一些公司可以拿出的證據,比如完整的帳目等,我們都沒有,而且我們現在還是通過貿易公司而非直接出口。”
但是,韓云超覺得,歐盟有些地方忽略了中國的國情,就顯得有點“不近人情”。“比如我們這里的土地租金非常便宜,但它們就覺得不合理!”他無奈地說。
提到以后的打算,韓云超表示:“我們將采取措施使企業更加正規化,努力達到歐盟的要求。”同時,他還說對國際貿易以及反傾銷都不太了解,希望能得到商會以及其它政府部門的幫助。
“歐盟的做法對我國規范國內市場,增強企業的市場意識非常有幫助,對整個鑄造行業的規范也是很有利的。”源盛董事長張軍也如是說。但對于歐盟沒有給源盛市場經濟地位,他一再表示:“源盛是股份制企業,是完全市場化的,歐盟沒有給我們市場經濟地位我覺得是不公平的,對這種結果我也感到非常遺憾!”
正如開頭所說,由于這樣的結果,一些客戶已經停止了和源盛的合同往來,公司面臨嚴峻的考驗。
“但是,即使遇到困難也要走下去,”張軍堅定地說,“我們愿意做試驗品——為了自己公司的利益也好,為了整個行業的利益也罷——都要把歐盟的市場保住,把客戶留住!”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決定“從企業內部加強管理,按照歐盟的要求搞好市場化,規范財務制度,同時積極抗辯,爭取更好的結果。”
和韓云超一樣,他也希望政府能多進行這方面的培訓,在法律上給予幫助。
價格承諾:期待中的救生圈
“如果拿不到價格承諾我們就一定不能直接出口了!現在就等著商會的結果,希望能拿到價格承諾。” 在和河北五金礦產進出口公司企管科的宋女士短短幾分鐘的交談中,她反復提到價格承諾。
“目前我們正在和客戶協商,雖然有66%的業務受到影響,但有些客戶看到以后可能獲得價格承諾,也就愿意在困難的情況下和我們做。”張軍也說,“我們一定要積極抗辯,爭取價格承諾!”
所謂價格承諾,即出口商自愿做出的,改變價格或者停止傾銷出口受調查產品,并被歐盟委員會所接受的承諾;也就是說,如果企業在一定價格之上出口,可免征反傾銷稅。
來自機電商會網站的消息稱,歐委會有可能給予提交問卷的企業價格承諾,這也是許多企業寄予厚望的救生圈。不過,這同時也意味著在歐委會接受之前,企業必須做出承諾,而且最好能提供證據證明可以履行承諾。否則,即使商會努力爭取到價格承諾,如果企業不好好珍惜,硬要在救生圈上戳幾個孔,那么,不僅是企業,恐怕連商會的信譽也會受到損失。
“商會正在就價格承諾和歐委會進行磋商,條款已經基本談好,還有一些附款需要進一步地協商,具體結果可能會在九、十月份發布。” 高向軍告訴記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