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標桿智能工廠
中國人力成本急劇上升,讓中國制造業承壓嚴重!
亟待向低成本與智能化轉型
工業機器人時代到來
市場與產業前景值得期待!!!
我國成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消費市場,預測2020銷量將達21萬臺。從2010年開始,我國工業機器人需求激增,當年我國新安裝工業機器人為14980臺,2011年約為2.26萬臺,同比增長50.7%;2001-2012年年復合增長率達到40%,遠高于同期世界機器人市場的10%。2013年中國市場銷售36560臺工業機器人,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
按照中國制造2025戰略要求,到2020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需達到15萬臺,2025年銷量為26萬臺,2030年為40萬臺。前瞻產業研究院預計未來幾年工業機器人市場年均增速將保持在30%以上,到2020年工業機器人銷量可達到21萬臺。
外資施壓下
本土工業機器人有待提高
與外資工業機器人相比,我國本土工業機器人核心技術弱、產品從研發到實際應用轉化率低、產業資金運轉困難,因此屢屢被壓制。2014年5.5萬工業機器人的銷量中,半數以上屬于外資品牌,中國本土機器人廠商僅售出1.6萬臺。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本土工業機器人產業亟待快速崛起,提高技術實力是關鍵。除此之外,本土工業機器人企業還需要把握住未來產業發展趨勢,并做出應對策略。未來工業機器人將有三大發展趨勢,包括語言交流功能將趨于完善;復原功能變得越來越強大;高度的仿真、動作的完美化,這值得本土工業機器人跟進,并抓住市場先機。
我國工業機器人的現狀
我國的工業機器人從80年代“七五”科技攻關開始起步,在國家的支持下,通過“七五”、“八五”科技攻關,目前已基本掌握了機器人操作機的設計制造技術、控制系統硬件和軟件設計技術、運動學和軌跡規劃技術,生產了部分機器人關鍵元器件,開發出噴漆、弧焊、點焊、裝配、搬運等機器人;其中有130多臺套噴漆機器人在二十余家企業的近30條自動噴漆生產線(站)上獲得規模應用,弧焊機器人已應用在汽車制造廠的焊裝線上。但總的來看,我國的工業機器人技術及其工程應用的水平和國外比還有一定的距離。機器人應用工程起步較晚,應用領域窄,生產線系統技術與國外比有差距;在應用規模上,我國已安裝的國產工業機器人約200臺,約占全球已安裝臺數的萬分之四。以上原因主要是沒有形成機器人產業,當前我國的機器人生產都是應用戶的要求,“一客戶,一次重新設計”,品種規格多、批量小、零部件通用化程度低、供貨周期長、成本也不低。因此迫切需要解決產業化前期的關鍵技術,對產品進行全面規劃,搞好系列化、通用化、模化設計,積極推進產業化進程。
汽車成為主要應用領域
工業機器人四大格局顯現
應用方面,汽車產業、電器設備制造、電子制造與金屬加工是工業機器人主要應用領域,其中,汽車產業應用最多,占比在40%以上。
圖1.噴涂機器人在噴涂車間的工作
工業汽車人產業方面,我國現已形成四大格局:
1、環渤海地區
環渤海地區機器人產業以北京、哈爾濱與沈陽為代表,這類產業集群有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哈工大、北航等研究機構,在人才培養和機器人科研成果上面占據優勢。
2、長三角地區
長三角地區電子信息技術產業發達,這是推動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必要條件。
3、珠三角地區
珠三角地區有著龐大的制造業市場,制造向智能化轉型、生產線升級都需要用到機器人,這使得機器人市場空間廣闊。
4、中西部地區
中西部地區以武漢、長沙、重慶為代表,這類產業集群主要依托外部科技資源,衍生出眾多行業龍頭企業。
我國工業機器人的發展趨勢
工業機器人在許多生產領域的使用實踐證明,它在提高生產自動化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產品質量以及經濟效益,改善工人勞動條件等方面,有著令世人矚目的作用,引起了世界各國和社會各層人士的廣泛關注。在新的世紀,機器人工業必將得到更加快速的發展和更加廣泛的應用。
工業機器人的技術發展趨勢
從近幾年世界機器人推出的產品來看,工業機器人技術正在向智能化、模塊化和系統化的方向發展,其發展趨勢主要為:結構的模塊化和可重構化;控制技術的開放化、pc化和網絡化;伺服驅動技術的數字化和分散化;多傳感器融合技術的實用化;工作環境設計的優化和作業的柔性化以及系統的網絡化和智能化等方面。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
伴隨著智能制造的快速發展,作為占據智能制造業半壁江山的工業機器人也步入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而工業機器人技術人才的缺口也會越來越大,這是制約我們智能制造行業發展的重要阻力。再加上高校培養模式與企業就業的不匹配,導致工業機器人自動化人才極其缺乏,薪資高、就業好已是常態。未來,將有更多的人想涉足這個行業。根據工信部的預測,到2025年,我國的機器人人才缺口高達百萬,并且以后缺口還會加大,由此可見,工業機器人人才在當今社會市場上是非常受歡迎的。
行業如此缺人,時事造就英雄!
職友集上顯示:全國有關工業機器人崗位約有16465個崗位需求,薪酬待遇同比自動化、傳統制造高出很多,現以上海為例,目前約有70%的工業機器人應用工程師月薪超過1萬,其中有35%月薪超過2.5萬。
來源:360新聞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