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軸承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個從賀蘭山深溝整體搬遷到銀川平原的三線企業(yè),多年來一直是中國軸承行業(yè)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國首家上市的軸承企業(yè)。2001年12月18日,西北軸承與德國fag公司合資—————寧夏西北富安捷鐵路軸承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德方占合資企業(yè)51%%的股權,控股經營,合資公司主要生產“nxz”牌鐵路貨車軸承。
西北軸承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李福清說,“nxz”牌鐵路貨車軸承是西北軸承集團經營了多年的品牌,合資前占中國鐵路貨車軸承市場份額的25%%。當初合作的初衷是引進德國先進技術,把拳頭產品做大做強。
但是,在德方控股經營期間,不僅沒有帶來先進技術,合資企業(yè)還年年虧損。2003年11月,不堪重負的西北軸承集團從合資企業(yè)中撤退,富安捷鐵路軸承有限公司成為德方獨資企業(yè)。李福清說:“合資結局給西北軸承的教訓太深刻了,市場丟掉了,生產萎縮了,工人下崗了。”
甘肅光學儀表工業(yè)公司的前身是蘭州照相機廠,其生產的“甘光”牌相機名揚四海。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公司與日本一家公司合資,倒是引進了對方的技術,但是其自主開發(fā)能力卻越來越低,沒幾年就把“甘光”牌子丟掉了。現(xiàn)在他們從照相機主機生產方面全面退出,成了一家沒有品牌的加工廠。
在采訪時記者了解到,國外公司在合資時提出的條件大體相同:一是要中方企業(yè)把最好的資產拿出來,二是企業(yè)包袱一概不要,三是要求地方政府給許多優(yōu)惠政策。而最后的結果往往都是—————中方出局。
許多企業(yè)負責人告訴記者,與國外公司合資,無非是想學習人家的先進技術以達到發(fā)展自己的目的,但是,外方總是把核心技術牢牢地攥在手里,從而在合資企業(yè)中占絕對優(yōu)勢。中國最大的汽車變速器生產企業(yè)之一—————陜西省法士特齒輪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大開說,現(xiàn)在不少跨國公司對我們嚴加防范,跟防賊一樣防著我們,令中國人學而不會,會而不精。像合作生產某一型號的自動變速器時,人家只是把零部件拿來讓我們生產,至于生產產品的軟件源碼是怎么編的,人家一點也不讓我們知道。所以說,通過合資跟外國公司學技術是難上加難,關鍵還是要靠自己。
法士特公司曾成功躲過一次“合資劫”。20世紀90年代,國外一家公司想與法士特合資,憑著技術優(yōu)勢幾千萬元就想控股,原有三四千名職工只要1/10。法士特頂住壓力沒有與之合資,不僅生存了下去,而且發(fā)展壯大,把那家外國公司的同類產品擠出了中國市場。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