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江北區北外環沿線綠地上飛起兩架無人機,開始場地“巡邏”。它們的任務是通過自帶的“天眼”,采集綠地上的所有信息。不一會兒,地面工作人員的電腦操控平臺上,新增了大量區域航拍圖。這是江北區開展的無人機綠地測繪工作一幕。
為精準摸清轄區綠地家底,促進數字城市建設,江北綜合行政執法局在全市率先引入無人機開展綠化電子化測繪。測繪范圍北至保國寺,南至姚江北側,西到機場高架,東到329國道,面積約400萬平方米。
現場專業人員陳斌介紹,通過“人機”組合模式生成相片組之后,技術人員會把搜集來的圖片數據導入特定系統,由此生成三維模型等素材,進而提取管理部門所需數據。
據介紹,綠地測繪除了丈量綠化面積,記錄樹木種類、數量,還要測繪公園鋪裝、管理房等市政設施,內容十分繁雜。以往人工測繪,只能以表格形式逐一清點、測繪和記錄,不僅要耗費大量人工和時間,還容易出現差錯。
“如今綠化普查效率大為提高,智能化的數據存貯模式,還方便后期的存檔和檢查。”陳斌以北外環沿線綠地為例說,公園大約有6萬平方米,以前完成全部測繪需要15個工作日,如今只要5天。
來源:浙江在線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