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在北京開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星微電子集團創建人兼首席科學家鄧中翰接受了《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他建議,我國應把握人工智能發展機遇,加快人工智能芯片技術及產業發展。
人工智能底層芯片關乎國家信息安全
“集成電路芯片是信息產業的核心技術和主要推動力,集成電路芯片產業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鄧中翰指出,“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與航天、軍工等重要領域一樣,底層核心芯片關乎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信息安全。”
然而,集成電路芯片不同于軟件等其他行業,不僅投資密度大、周期長,而且細分領域眾多,產品品類多達幾十萬種。為此,鄧中翰提出,可根據不同領域現狀采取“跟跑、并跑、領跑”多種模式并行的發展思路。
對于國際上已有成熟先進技術的領域,中國企業要努力“跟跑”,縮小與先進水平的差距;對于正在孕育的新的市場領域,中國企業可以和國際巨頭“并跑”,比如目前的5g領域,并在“并跑”過程中尋找突破的機會;對于國家信息安全至關重要的領域,可以用“換道超車”的理念實現“領跑”,比如我國在公共安全視頻監控領域推出了gb 35114-2017國家強制標準和svac國家標準(gb/t 25724-2017),在聯網共享安全保障和視頻圖像智能結構化編解碼方面已經領跑全球。
“換道超車,能夠在無人地帶開辟出新的競爭路線,引發一系列信息技術革命,創造出巨大市場?!?鄧中翰說,“通過先期制定行業標準來形成產業優勢,建立技術生態體系,搶先在市場應用領域打造并不斷優化產業鏈,最終就能實現領跑?!?/p>
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構建“平安中國智能視頻網”
在鄧中翰看來,立足高水平創新,打造“全域覆蓋、全網共享、全程可控、全時可用”的“平安中國智能視頻網”, 也是具有“換道超車”可能性的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之一。
如今,我國已在眾多關鍵領域建成了世界領先的全國一體化基礎設施網絡,包括高鐵網、國家電網和基礎通信網絡等,隨著網絡規模的不斷擴大,網絡化帶來的“倍增器”效應也不斷增強,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技術最為領先的公共安全視頻監控系統,然而既有的“雪亮工程”建設成果分散于各省、各地市,尚未形成全國一體化的信息共享網絡。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5g等新技術的進步和國家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深入要求,鄧中翰建議將各地分散建設的視頻監控系統實現全國一體化聯網共享,并依托該規范化的視頻聯網設施來構建具備人工智能和大數據聯網能力的“平安中國智能視頻網”,使其成為國家數字經濟基礎設施,成為“數字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成功之后,再把相關產品、技術、模式推往全球,形成萬億元級別的巨大市場。
來源:idonews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