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從華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黃汪的一段采訪中不難找到答案——售賣硬件只是華米科技階段性的任務,未來華米應該成為一家在運動和健康兩大領域為用戶提供服務的公司。
而憑借小米手環、amazfit品牌等一系列智能可穿戴設備的熱銷,華米科技積累了或許是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生物特征和運動數據庫。無論是運動數據、睡眠數據還是心電數據,都是為人類認識自我、量化自我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和更準確的精度,這也是智能可穿戴產品未來的發展趨勢。但收集數據只是第一步,如何更及時高效、更專業精準的處理數據就體現了芯片的重要性,研發智能可穿戴領域的芯片也是引領整個行業發展的關鍵所在。
細數華米科技在半導體投資動作,不難發現“黃山1號”的流片成功絕非偶然,而是華米科技在智能可穿戴領域,尤其是芯片研發上的辛勞與心血的付出,是用心和責任的使然。早在2017年初,華米科技就成立了人工智能實驗室,同期宣布啟動人工智能可穿戴芯片研發,并將目標鎖定在當時剛興起的開源risc-v指令集架構。與其它架構相比,risc-v具有性能高、功耗低、體積小、易于擴展等特點,而且開放、免費,非常適合微小嵌入式系統,是最適合 iot 時代的處理器架構。
可以說“黃山1號”芯片的流片成功,不僅讓智能可穿戴領域進入了一個新的里程碑,同時更加堅定了華米科技在半導體投資的布局與決心。
華米陸續先后投資了 sifive,由 risc-v 基金會創始成員和資深業內專家聯合成立的 risc-v 商用 ip 授權供應商,以及諾領科技,致力于打造物聯網領域的全集成 ciot soc 芯片的5g、物聯網芯片公司,還有最近披露的領投半導體明星初創公司 greenwaves technologies,都是在進一步擴大在 risc-v 物聯網生態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布局和積累,繼續深耕此市場的潛力,以推動risc-v在無線連接、iot控制、ai計算、醫療健康等領域的應用,以及未來在5g領域的布局。
(右為黃山 1 號芯片開發板)
此外,華米科技在基礎研究領域上先后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學院、美國uscd(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等高校達成合作。不僅夯實了基礎研究的實力儲備,保證了基礎研究人才隊伍的源頭供給,更是加強華米科技在可穿戴產業的基礎研究及前沿技術的積累,為未來的產品帶來更多的領先優勢。
事實上華米科技持續投資risc-v生態的競爭力已經在過去一段時間中逐步地體現。數千萬件可穿戴硬件設備,加上后端醫療健康云服務,以及在上游半導體芯片行業的積累,華米科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精度實現人類的自我量化,完善云+端+芯戰略,以科技的力量推動全球每個人享有更好的運動、健康和醫療服務。
來源:網絡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