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配套力如何?已經成為眾多投資商為新建工廠選址首要考慮的問題之一。他們認為,配套力就是競爭力,而公司將來產品的競爭優勢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當地配套能力的支持。
配套力之所以在今天備受關注,主要是由激烈的市場競爭決定的。現今規模化成熟的產品,零配件采購成本價格差別很小,但物流成本所占的比例卻不可小視,如果能在運輸成本上節省哪怕一元錢,對于大的廠商來說,一年就是上千萬元的利潤。因此產品成本的競爭,越來越多地表現在集成商對上下游產品的整合能力的競爭上來。
配件不是配角
業內人士認為,過去由于是計劃經濟,受“重主機,輕部件”的影響,人們對配套件行業的關注度很低。造成了大多數機械配套件企業底子薄、基礎差、實力弱的狀況。而在今天,配套力不強阻礙行業發展的例子并不鮮見。
在機床行業,多年來由于功能部件產業專業化生產發展的滯后,影響了整個數控機床產業的發展。這是因為數控機床功能部件約占整機成本的一半以上,被譽為數控機床大腦的數控系統直到“八五”攻關才取得技術上的突破,但尚未形成規模化生產,而數字伺服系統的發展更為滯后;滾珠絲杠、滾動導軌和車床刀架,雖早已有定點生產的企業,但質量和性能與國外知名品牌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加工中心刀庫尚無專業廠商生產;新型加工中心、銑床和車床所必備(屬于精密機械和電氣傳動技術密切結合的)的高速電主軸技術還有待完善,專業化生產也才剛剛開始……
因此,雖然近幾年我國的數控機床有了大的發展,但這些類型的功能部件仍需大量進口,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梁訓瑄認為,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國的數控機床產業從整體上看,是不完善的。
在工程機械行業,配套力不強的問題也很突出。
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配套件分會秘書長馬傳偉說,當前國內各主機企業的產品都在向高水平、高效節能、環保、安全舒適、機電液一體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而與之配套的零部件,短期內很難跟上主機的發展,使得主機企業只能采購國外的配套件,由于價格高,供貨時間也不能保證,已成為眾多企業頭痛的問題。
另外由于配套件企業的生產集中度差,企業規模小,加上科研開發力量薄弱,科研經費短缺,科研手段落后,目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檔次產品少,而仿制和“克隆”的產品多,自主創新的少。科研手段落后與高水平配套件急需的矛盾,短時間內也很難解決。
如何解決機械行業配套力不強的問題,業內存在三種爭議:其一國家大力扶持;其二由主機企業牽頭;其三效仿溫州“小狗經濟”模式。對于第一種,持不同意見的人士認為,有些關鍵零部件,國家實際上從“七五”開始就已經給予了大力扶持,但效果卻并不明顯,比如數控系統。第二種多數人認為不可取,因為“術業有專攻”,作為主機廠,要考慮的是另一層面的問題。至于后者,由于各方面環境的不同,簡單的模仿只會攪亂現有的行業態勢。
區域發展靠配套
曾聽朋友說過這樣一個故事:昆山市的一位領導曾把筆記本電腦零配件拆散,看哪個零配件本地還沒有生產,然后有針對性地招商。
現在昆山擁有了500多家電腦零部件廠商,裝配一臺電腦所用的零部件,90%以上能在本地采購。正是看上了昆山強大的筆記本電腦配套能力,臺灣十大筆記本電腦廠商的六家,已落戶昆山,這些廠商產出的筆記本電腦的產量占全球的四分之一。
為什么大企業都如此重視配套能力?這是因為現在的產業分工越來越細,一個企業只能做自己最擅長的那部分,即使是再大的企業,也不可能包攬所有的生產環節。外來投資的企業尤其如此,它到一個地方投資,需要一個完整的產業鏈與之配套。
溫州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在這塊土地上,誕生了“中國泵閥之鄉”、“中國低壓電器之鄉”、“中國中小型壓縮機之鄉”、“中國打火機之鄉”等眾多制造基地。在這里,一個小小的打火機可能由幾百家企業分頭生產,有的企業只生產打火機的彈簧,有的只生產外殼,然后通過市場交易進行組裝。而且,即使是單純一個零件,各個工序也可以分工合作,頭一家“車”完,工人立刻拿著模具送到另一家,這家開始“銑”,干完送到下一家開“刨”,最后一家再“磨”,還要再去滾齒輪、熱處理等等。一個摩托車頭盔零件模具經過數家接力,很快做出來。
當然配套件多與配套力強并不一定成正比關系,但因為產品都是通過市場交易進行配套的,生產同一種零部件的企業有很多家,只有那些質量最好、價值最低的企業才能優先出售。在這種競爭性配套體制下,企業面臨較大的競爭壓力,迫使他們不斷創新,不斷進取。如此一來,區域經濟的優勢勢必凸顯,并逐步形成區域特色產業。
那位招商有道的昆山市委領導說,配套力強的另一大好處在于不僅可以避免單純靠區域優勢和土地、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吸引外來投資,而且能使這些企業扎根于此。過去靠地引來外資,現在則主要靠積累起來的完善的配套優勢。
他認為,有了當地的配套資源,外來企業就由浮萍變成扎根的大樹。任憑企業遷移風刮得再厲害,刮走的最多也只是些浮萍。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