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led芯片產值將達225億元,同比增長19.7%,市場前三企業的產能占比將達47.8%。伴隨大量我國臺灣地區和韓國led產業技術專家和團隊加入本土企業,國內led外延芯片企業的平均技術水平有了長足發展,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以下對led芯片行業環境分析。
led芯片行業環境分析,經過多年的發展,led芯片的價格已通過光效的提升得以降低。led芯片行業分析指出,芯片生產的成本主要有可變成本和固定成本兩部分,可變成本包括襯底、金屬有機反應源和氣體等約占65%,固定成本包括折舊及其它約占35%。
隨著國內技術與國際大廠技術差距越來越小,因生產成本等方面的因素,再加之以及國內政府政策的積極推動,國外企業放慢擴產的腳步,甚至有些企業在逐步收縮產能,國內led芯片產能占比越來越高,長此以往,國內的led芯片市場規模勢必會繼續擴大。現從兩大后果來分析led芯片行業環境。
第一個后果,是小國或者新進入ic行業的國家,已經沒有經濟實力追求最先進的制程工藝了。led芯片行業環境分析,臺灣和韓國都是舉政府之力全力支持,并且從幾十年前ic工廠所需投資還沒那么大的時候就進入行業,經過以廠養廠的良性循環,利用舊工廠的高利潤才能撐得起對新廠房的投入。而投入稍微不足,便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如今歐洲和日本的ic企業都已經無力再追尋最先進的制程工藝了。全世界最先進的ic制程工藝只掌握在三家公司手中:三星,臺積電,英特爾。而目前唯一有可能趕上來的,就是中國。
第二個后果,就是如此高價的廠房,靠自家的產品一般都無法填滿產能,帶來的后果就是自家產品的成本飆升。為了填滿產能,攤平成本,所有掌握最先進工藝的廠家都必須為其它公司代工。這就導致了ic行業分化為沒有工廠只有設計和市場部門的fabless企業,和為其它企業代工生產的fab公司。led芯片行業環境分析,臺積電是只有代工,沒有自己品牌ic產品的。三星和英特爾都有自己品牌的ic產品,但也為其它企業代工。世界上也有一些ic企業,在特定的行業里市場占有率高,而ic工廠的制程工藝并不高,成本也不高,這些企業是不用給別家代工的,自己生產自己設計的ic就夠。
led芯片行業環境分析,由于我國政府政策支持及企業研發資金密集投入,并伴隨大量我國臺灣地區和韓國led產業技術專家和團隊加入本土企業,國內led外延芯片企業的平均技術水平有了長足發展,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led芯片領域技術門檻較高,led封裝領域競爭較為激烈,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led應用領域行業滲透率不斷提升,傳統應用增速放緩,新興應用增速超過傳統應用。
來源:中國報告大廳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