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應用于水深3000米的環境下,是以前國產移動電纜應用水深的10倍,使用壽命不少于三十年。這條由青島漢纜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海洋動態電纜能為海上采油平臺向深水發展提供更好保障。
在青島漢纜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廳內,記者親眼目睹了這條神奇的3000米以下深海采油裝備配套用海洋動態電纜。這個海洋動態電纜項目的技術負責人段偉喜高興地向記者介紹,今年1月21日,海洋動態電纜在山東省科技重大專項項目中順利通過驗收。該產品打破國外在該領域的技術壟斷地位,將國產電纜從只能達到水下300米延伸到3000米以下。通過項目實施,完成了海洋工程臍帶纜、動態纜、超高壓光電復合海纜的結構設計分析等關鍵技術攻關任務,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體系,提升了我國在深海油氣開發裝備方面的自主研發能力,對我國南海深水油氣田的開發以及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在此之前,我國所有海洋動態電纜都來自于進口,這個項目的落成,既打破了這一壟斷局面,也大大節省了我國深海勘測的費用支出。”段偉喜自豪地說,以前我國只能生產適應水深300米以內的靜態電纜,但隨著深海勘探的不斷進展,開發深水海洋資源成為大勢所趨,適應短距離、淺海開發的靜態電纜已經難以滿足需求了。
“動態電纜是連接浮式平臺和水下生產系統的生命線,作用是為海上采油平臺的水下生產系統提供電力、控制信號、光纖信息以及水下生產系統提供數據傳輸通道。”
為了這個項目,段偉喜研發團隊花了2年,攻克了多層鎧裝扭轉平衡分析、動態電纜結構設計等多項關鍵技術難題,開發出一套海洋動態電纜截面設計和力學分析數值模擬軟件,形成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海洋動態電纜制造工藝和技術,成功研制出可用于海洋工程領域的新型動態電纜。青島漢纜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張濤介紹,這個項目的研發團隊總計24人,最小的30歲,最大的60歲,都是資深工程師,團隊成員涉及材料、機械、電纜等多個專業領域,具有研發海洋工程電纜、深海領域工程的豐富經驗。
“團隊是從2015年承擔山東省重大專項項目,開始研發海洋動態電纜項目的,歷時2年研發成功并投入生產。”張濤說,經過研發團隊2年的努力,終于將所有變量完美結合,成功完成海洋動態電纜項目,并成為當時國內首家生產海洋動態電纜的公司。此后,通過項目實施建成海洋工程動態電纜生產線一條,具備年產300公里產能規模。
來源:青島網絡廣播電視臺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