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零部件產業在全國汽車工業中頗為令人矚目。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浙江省汽車工業總產值的776.6億元中,零部件的產值就有680.5億元,8000余家零部件生產企業中,規模以上的近千家,獨特的產業集群化優勢幾乎涵蓋了整車制造需要的五大零部件體系。
據悉,2005年臺州的冷卻器、中冷器、減震器、雨刮器、電機的產量居全國首位,汽車產業集群配套,產品齊全,一批零部件生產企業與一汽、二汽、通用、上汽等知名汽車廠家建立了良好的配套關系,除了供應國內汽車維修市場,一些產品還遠銷海外,甚至在國際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據臺州汽車工業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臺州有3240多家汽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規模以上的企業577家,年產值超億元的企業33家。
產業集群優勢凸顯
近年來,汽車零部件成為臺州市出口的主導產品之一,2006年上半年,自營出口企業已達223家,自營出口額15114萬美元。除了規模的增長,臺州汽車重點零部件企業在國內外市場的品牌化程度也在不斷提高。
例如浙江銀輪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以專業設計制造熱交換器產品為主的民營企業,連續兩年被評為中國汽車零部件“百佳”,是商務部認定的汽車零部件出口企業之一;浙江正裕工業有限公司的“正裕牌汽車減震器系列”,被認定為“浙江名牌產品”,“正裕”(減震器)商標獲臺州市著名商標稱號。
除打出了自己的汽車自主品牌外,在臺州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區域特點明顯的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如黃巖區的汽車燈具、內外裝飾件、儀表板、保險杠等注塑產業,椒江區的電機、橡膠類零部件,路橋區的發動機、變速器、車架,溫嶺、玉環的減震器、方向盤等。需要加工什么件,就近就能解決,這是臺州汽車零部件產業的最大特色。
臺州汽車零部件集群是以民營企業為基礎,不同于上海、長春、廣州等地,臺州大大小小3200多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全都是民營企業。眾多民營企業集中到臺州地區,創造了以民營經濟為主要特征的臺州汽車工業集群現象。憑借民營企業的經濟實力和優勢,臺州汽車零部件產業得到了迅速發展。
位于臺州市玉環縣坎門科技工業園區的凱迪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就是這樣的一家民營企業。凱迪以生產汽車等速萬向節和傳動軸為主,發展至今已經成為國內一流的零部件生產基地,產品覆蓋大眾、標致、奔馳、福特、豐田等各個車系的2000多種產品,遠銷東南亞、非洲及南北美等市場。
凱迪汽車零部件銷售經理介紹,從最初的100多人發展到現在的500多人,從幾百萬元的注冊資金發展到目前的規模過億,凱迪僅僅用了幾年的發展時間。據其經理透露,“我們公司在玉環算是中等企業,這樣的企業在臺州還有很多家。”
業內人士認為,產業集群使得企業分工更加專業化,信息、技術、人才、政策等相關產業資源能夠得到充分的共享,集群內的企業因此獲得規模經濟,提高了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創造了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投資環境。
臺州零部件集群亟待升級
隨著中國汽車產業的迅猛發展,全球對中國生產的汽車零部件的需求也越來越大。臺州汽車零部件產業的優勢得益于零部件集群的強勢化,相對于集群化的優勢,臺州汽車零部件企業規模小、管理差、品牌意識不足的劣勢也顯現出來,地方集群化的運作流程,也不利于中國汽車產業向世界領域的進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副主任錢平凡曾在“2005年中國(浙江)汽車自主品牌高層論壇”上指出,臺州零部件產業亟待升級。目前臺州零部件產品的性價比較低,規模較小,檔次也不高,在國內產業集群里面,臺州的整個汽車構造產業集群,還不夠分散,像吉利,企業本地的配套力還不到50%,相對比較低,也是個問題。
錢平凡談到,臺州汽車零部件配套問題解決之后,就是產業集群升級的問題。全世界有很多產業集群,像美國底特律的汽車、西雅圖的飛機,國內的像溫州的打火機、臺州的汽模配件。雖然浙江的生產集群化在全世界來說也是比較好的,“但我們的問題是,產品整個附加值比較低,一定要實現升級,由低端向高端升級,所謂升級就是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要提高自主創新,在產業鏈不是仿造,而是提倡自主品牌,提高知識含量,技術含量的問題。中國的很多產品在世界上排第一,但臺州零部件產品是處于低端,做到國外汽車企業高附加值的品牌營銷很難,汽車零部件集群自主創新需要政府的政策,針對具體情況實行有效的措施,創新需要人才,需要發展的服務體系,包括咨詢、法律等等。
當前,臺州的汽車零部件產業正面臨著極好的發展機遇。國家對依靠自主創新的汽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給予強有力的支持,浙江省委、省政府明確表態支持臺州汽車產業發展,吉利汽車等整車生產企業的快速發展對零部件產業起到促進作用,臺州還被授予國家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的重點8個城市之一。臺州汽車零部件企業應該抓住大好機遇,盡快完成由低技術低附加值產品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為主的轉變。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