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被稱為“隱形殺手”,近年來家庭裝修中因甲醛超標危害人體健康的事件時有發生。
最近的一則消息令很多消費者堵心——據央視新聞報道,上海市市場監管部門近期公布了對網紅產品“甲醛檢測儀”的風險監測結果,結果顯示:無一批“甲醛檢測儀”產品示值誤差符合技術要求,無一批次“甲醛檢測儀”在設定的檢測環境條件下的重復性符合要求。
隨著公眾對環保以及健康的重視與日俱增,環保指標已經成為廣大消費者在家庭生活中考量的一項重要因素。此番“全軍覆沒”的檢測結果著實令人心驚——那些被寄予厚望的甲醇檢測儀居然成了“自欺欺人”甚至誤導的工具。
上述報道稱,此次風險監測的產品,廠家都涉嫌夸大宣傳或者虛假宣傳,甚至對第三方檢測報告中的性能參數作假。如同一把尺子,本身刻度不準,如何能準確丈量他物一樣,測量儀本身不合格甚至作假,如何能提供值得信賴的測量數據?對檢測儀來說,比形同虛設后果更嚴重的是誤導,如果實際不超標而檢測結果超標,消費者很可能會耗時耗力去治理甲醛污染;如果實際超標而測出不超標,消費者“放心”地住進甲醛超標的房間,潛在危害更是不言而喻。
早在2017年,就有相關部門檢測過家用甲醛檢測儀,同樣是“全軍覆沒”。為何這些不合格產品至今還能堂而皇之地對外銷售?一個無法回避的尷尬是,目前在家用甲醛檢測儀生產領域,還沒有相關行業標準。只有盡快制定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才能遏制廠商魚龍混雜、質量參差不齊的亂象。如果單單停留在風險監測以及消費警示的層面,只會像一陣風吹過,過段時間此類“新聞”又卷土重來。
同樣出于對健康的關注,很多家庭購買過空氣凈化器、自來水過濾器、防霧霾口罩等產品。但標準滯后為這些看似增長迅猛的產業埋下了隱患。那些憑著噱頭走紅的產品,卻未必真有其所宣稱的功效,消費者也就只能無奈地買個“心理安慰”了。對這些新興領域,有關部門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盡快完善標準,建立規范,讓他們告別野蠻生長,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
還有,理性消費的問題也應該得到更多重視。人們日益關注健康、重視環保,都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而理性消費也是國民素質提升的一個方面。網絡時代,看看評價、參考銷量、比比價格,在網上購買產品再方便不過,但對那些所謂的網紅產品也不可盲目輕信。以甲醛檢測儀這類計量器具為例,按照國家規定,企業生產和銷售計量器具須經過國家有關部門的行政許可,產品需要計量部門檢定,產品上要有cmc標識,而目前市場上的家用甲醛檢測儀大多沒有這個標識。只有當相關常識得到更廣泛普及,消費者才能在購買產品時作出更理性的選擇。
此外,既然消費者有方便快捷檢測空氣質量的訴求,企業能否瞄準這一商機,踏踏實實沉下心來研發能夠滿足相應需求的產品?如果一味想著掙快錢而罔顧產品質量,只能令一個朝陽產業迅速“夕陽西下”。再者,那些家具生產商、油漆生產商乃至裝修企業,其產品和服務是否真的能夠像宣傳冊上寫的那樣做到環保達標?如果真的能做到,消費者大可不必多此一舉再做檢測。畢竟,好產品是生產出來的,不是檢測出來的。真正的放心消費,是建立在每個產品、每項服務提供者的誠信基礎之上的。
來源:阿儀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