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歐盟裁定對產自中國的自行車鞍座采取臨時反傾銷措施。歐盟對我國自行車出口的限制措施再次延伸至零部件。
自1993年歐盟開始對我國自行車整車征收反傾銷稅以來,至今已經將近14個年頭。期間,歐盟還對我國自行車部分零部件(自行車前叉、車輪、車架)進行過反傾銷調查,并對海外設廠的自行車組裝進一步提高原產地規則要求。歐盟對我國自行車出口設置了重重障礙,我國自行車對歐盟出口無疑是在演繹著一場跨越障礙賽。
企業出口障礙重重
2006年12月28日,歐委會宣布對產自中國的自行車鞍座采取臨時反傾銷措施。最終,5家企業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待遇,其中,巨群自行車配件公司與維樂車料公司(兩家被認定為關聯企業)的反傾銷稅率為0;祥力自行車配件公司、順德宏力自行車配件公司和世暢自行車配件公司(3家被認定為關聯企業)的反傾銷稅率為7.5%;對其余企業一律征收30.9%的反傾銷稅率。
為極力保護盟內自行車產業,近14年來,歐盟不斷構筑對華反傾銷屏障。自1993起,歐盟開始對產自中國的自行車整車征收30.6%的反傾銷稅,2005年7月更是將反傾銷稅率提高至48.5%。其間,針對中國自行車出口企業的“化整為零”,歐盟對中國自行車行業的限制進而延伸至零部件。1999年11月,歐盟立案對我國自行車前叉、車輪、車架發起反傾銷調查,2000年1月起訴方撤訴。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我國一些自行車企業紛紛“走出去”,到國外設點辦廠、組裝整車。但是,簡單轉移生產基地到國外并不能完全解決我國自行車產業遭遇的層層限制。
反傾銷措施的實施從整車到零部件,直至原產地標準的提高,種種限制措施無疑對我國自行車出口歐盟產生了消極影響,近年來我國每年對歐盟市場出口自行車僅僅200萬至300萬輛。據統計,2006年1至11月,我國對歐盟出口自行車整車176.6萬輛,出口金額為4495萬美元;零部件出口金額為1.08億美元。
“作為一種商品貿易,歐盟10余年來連續3次裁定對產自中國的自行車采取反傾銷措施是一個不正常的現象?!敝袊鴻C電產品進出口商會自行車分會秘書長張培生指出。在反傾銷措施實施過程中,商會積極組織企業3次參加日落復審,但措施至今仍未解凍。記者了解到,從裁定結果看,歐盟并未認真閱讀中國企業提交的材料,并未很好地考慮這些意見,中國自行車出口企業在應訴過程中未得到公正待遇。
成本低、售價廉的先天特點決定了中國自行車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高的性價比。中國自行車產業的快速發展也使進口國的自行車產業感到壓力和威脅,擔憂其出路何在。張培生指出,歐盟的做法是為了保護其盟內產業發展。歐盟更多顧慮的是解除限制后對其自行車產業造成損害的可能性,而沒有認真評估解除限制是否真正對其產業造成實際損害。
產業謀求長遠發展
歐盟自行車的市場規模為每年2500萬輛左右。歐盟市場對中國產品有需求,同時中國企業也難以割舍如此之大的市場。多年來,有關各方一直積極努力爭取歐盟市場。商會在組織企業參加日落復審的同時,還積極向歐委會做工作,對其介紹中國自行車產業的發展、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增進其對我產業的了解。企業作為主體,更是采取了靈活多樣的市場開拓方式。張培生告訴記者,為打破歐盟的限制,商會積極向商務部有關部門反映情況,希望得到有力支持,通過政府層面與歐委會進行交涉。
隨著全球自行車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我國引進外資力度的加大,我國自行車產業迅速發展。目前,我國自行車年生產能力達到8000萬輛以上,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在生產管理、產品質量和檔次等方面大幅提升。中國已經發展成為名符其實的“自行車大國”,但并非“自行車強國”。
由于自行車企業出口以oem方式生產為主,微薄的利潤空間使得企業疲于應付生產,無力加大投入進行自主研發、拓展境外銷售渠道。沒有自己的銷售網絡,對市場不敏感,企業在生產經營上就永遠處于盲目被動的地位。這種單個的企業行為成為行業普遍存在的現象時,整個行業的發展也就受到制約。
“就目前所處的環境,我國自行車企業不可盲目擴大生產規模,而是要精練自身,加強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逐步創建自主品牌,實現由規模增長型向效益增長型的轉變,”張培生強調。“不可否認,oem加工方式是我國自行車行業發展的一個必經階段。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企業應積極積累技術、資金和經驗,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創建自有品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卻是企業謀求長遠發展所必須的?!?/p>
編后語
近年來,發達國家不僅注重產品質量,而且在環保、健康和安全方面的意識越來越強。除遭遇貿易摩擦外,我國自行車出口日益受到各種技術壁壘等不利因素的制約,如歐盟rohs指令的實施等。記者了解到,不久前歐盟還頒布了4項cen新自行車安全標準。
盡管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會對企業出口造成不利影響,但是企業要正面應對,不可簡單將其看作是對我們出口的限制。一方面,企業應衡量自身是否達到了時代對產業發展提出的要求和標準。另一方面,在達到新要求和標準的過程中,企業應盡快地提高和完善自身。
換個角度看,這些挑戰也為我國自行車企業在技術升級和新產品開發方面提供了創新動力,更為企業實施品牌戰略、拓展銷售渠道、進而提升行業競爭力帶來了轉變的機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