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十一五”期間開局之年,中國緊固件行業在全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推動下,保持30%以上的速度增長。這一方面主要得益于中國機械工業、汽車工業、城市建設及房地產業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由于世界經濟有了較好的增長,尤其是美國、歐洲及日本等發達國家的經濟復蘇,增速明顯加快,因而帶動世界緊固件市場的繁榮。
2006年,中國緊固件進出口均有一定的增長,這是世界經濟發展和發達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制造業轉移的結果。從總體上看,我國緊固件出口仍以中、低檔產品為主,因而平均噸位為1260美元/噸,總體價格水平不高,尤其是我國從國外進口的高強度緊固件平均價格高達9000美元/噸,相差7倍,這正凸顯出我國緊固件行業存在的產品結構還不合理,靠大量生產和出口中、低檔普通緊固件賺取微薄利潤;另一方面,汽車、lt行業及重大工程用高強度、高精度、異型緊固件仍需大量進口。緊固件行業整體是樂觀的,但有待解決的課題還有不少。
2006年,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工模具鋼上漲引發搓絲板、滾絲輪、冷鐓模具價格大幅上升,加至石油燃料價格居高不下,導致了緊固件生產成本大幅提高,收益日益惡化。為了提高效益,一些企業不得不將材料價格上漲的部分轉嫁到產品價格上,為了獲得客戶的理解日夜奔走,但事實上不但無法獲得客戶的理解,反被要求協助按月或按年度降價,令企業傷透腦筋,壓力很大。
2006年,我國緊固件行業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貿易摩擦。隨著中國經濟的全面發展,外貿經濟的快速增長,所產生的貿易摩擦是正常的,關鍵是要正視這一貿易摩擦,要不斷提高企業競爭力,緊固件是各行各業的基礎,世界經濟發展缺少不了,盡管有競爭,緊固件加工中心在亞洲,中國緊固件仍唱主角,機遇與挑戰并存。
當今,我國的低端緊固件產品的產能過剩,主要是普通的低于8.8級強度緊固件的產能有過剩趨勢,應加快對該類產品的調整步伐,銀行應對過度集中在低端緊固件的產品生產、技術創新能力較差的企業可適當收緊信貸投放。
中國的緊固件產量位居世界第一,汽車緊固件等高強度、高精度產品正在崛起,市場前景看好,同時也是全行業產品結構調整重點,高強度緊固件已成為中國緊固件跨越式發展的重要課題。隨著世界經濟的復蘇和中國經濟持續發展,中國緊固件行業只會不斷發展,絕不可能減退。
展望2007年,應清楚地看到中國緊固件行業是一個剛剛興起的發展中行業,要立足當前,面向未來,加大全行業產品結構調整,積極努力生產8級和8.8級以上高強度緊固件和非異型件、組合件及小型標準件,大力推進3cr+綠色電鍍及無鉻達克羅等環保型表面處理,全面提升中國緊固件行業技術水平,加快出口產品格局調整,促進緊固件產品增長方式的轉變。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